網絡藝術館:虛擬與現實之爭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7-26]
谷歌并不是第一個吃“網絡藝術館”這只螃蟹的家伙,不過可能是至今為止最大的大塊頭。在上個世紀末、本世紀初,已有早期的探索者將一些藝術作品搬到網上。近日,谷歌重磅推出野心勃勃的谷歌藝術計劃,將這“星星之火”發展成燎原之勢。
不過,對于這70億像素分辨率呈現的藝術館,是拉近了普通人與藝術的距離,還是拋棄了傳統欣賞方式的愉悅,人們觀點不一。
虛擬堪比現實
不久前,谷歌在首頁下方新增一項導覽——谷歌藝術計劃,這項今年年初提出的計劃,放在首頁位置,終于使谷歌的數字藝術館從幕后走到臺前。它被認為是“谷歌數字圖書館”和“街景地圖”在藝術領域的延伸。
足不出戶便可游覽倫敦泰特美術館、圣彼得堡冬宮博物館、巴黎凡爾賽宮等17家頂級藝術館,坐在家里,你也能逛十幾家世界知名的藝術館或博物館,欣賞數千幅世界名畫,而且還是高清3D版的。
記者注意到,網站首頁有一個導航欄和17家參與計劃的美術館的鏈接目錄。這些美術館均分布在歐美,館藏以西方經典油畫為主,較少有現當代藝術品。像亞歷山德羅斯的《米諾斯的維納斯》、倫勃朗的《夜巡》、梵高的《星夜》都在其中。
如果想留下幾幅照片作紀念,不用擔心被別的游客擋著,更不用擔心會被管理員阻攔。畫作的分辨率相當高,有一部分知名的作品分辨率能達到70億,能讓人看到肉眼無法察覺到的細節?!熬退阆霃漠嬜魃蠈W習技法都是可以實現的?!币晃晃錆h美術館的人員感嘆說。
據媒體報道,目前谷歌的網上美術館,搜羅的世界級名作已逾1000件。
為什么要發展網上博物館?谷歌副總裁尼爾森·馬托斯曾對媒體表示,未來幾年谷歌將進一步拓展“藝術計劃”,使那些不可能看到原作的人們借助互聯網近距離地欣賞藝術。
存在有無必要
用高科技手段將藝術館搬上網,谷歌無疑是聲勢最大的一家。且與谷歌在掃描圖書時的版權糾紛相比,“藝術計劃”阻力小得多,梵高博物館、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等,都在鎮館之寶中特意挑選出一件“明星作品”用于70億像素單獨展示,比如梵高《星夜》等。
國外藝術館熱熱鬧鬧上網,令人反思國內現狀。事實上,中國美術館、今日美術館等早有類似計劃,囿于技術和資金,尚停留于拍照掃描上傳階段,遠未達到“纖毫畢現”的清晰度。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利用現代傳媒延伸美術館、博物館的公共教育資源,應該是未來發展方向,涉及具體問題,卻不是那么簡單。 ”幾年前,敦煌研究院耗資千萬元,與美國梅隆基金會合作開展“數字化敦煌壁畫合作研究”項目,完成42個洞窟“虛擬漫游”制作。美方率先推出“梅隆國際敦煌檔案”,在中國,這批成果卻躺在保險柜里,因為 “國內盜版太猖獗,影像資料又太容易被盜版”。
即便解決了版權和技術難題,如何看待網絡藝術館這一新生業態,業界仍存爭議。稀有的藝術品變得觸手可及,這會削弱實體藝術館 “惟一擁有”的影響力嗎?
有評論家提出,“梵高的天賦能夠被拆解成一個個像素嗎,我們深表懷疑。觀賞環境中的光線、氣氛和空間會對人的藝術體驗產生重要影響。無論技術有多么先進,這個新的網站永遠都不會取代參觀博物館。 ”盡管如此,大多數人尤其是普通參觀者,對網絡藝術館還是持歡迎態度,畢竟,博物館無論是哪一種方式存在,只要將藝術品的美傳遞到每一位觀眾的眼中,讓他們享受一次歷史的穿越、藝術的熏陶,博物館的意義就在了。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