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評:美術展覽亂象之我見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7-22
      最近幾年,筆者在美術圈發現一個明顯的現象:展覽的大量出現。在日益物質化、消費化的今天,美術展覽以其直觀性、新聞性、公眾性的特點逐漸成為一種愈來愈重要的美術傳播方式與途徑,甚至成為當下人們文化生活的表征之一。


      首先須承認,大量美術展覽的出現對于建構中國當代藝術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一方面,展覽的大量出現意味著藝術家有更多的平臺和機會向公眾展示自己的藝術創作成果和創作觀念,傳達自己的情感態度、社會生活感悟;另一方面,它說明了國內當下藝術的迅速發展,公眾文化需求的日益強烈以及公眾參與當代藝術熱情的日益高漲,對于更好地將封閉性的藝術圈子與大眾建立聯系、普及美育以及讓批評家、藝術史論家更直接地介入學術探討和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但是,在中國當代藝術的情景中,在展覽體制、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不成熟的語境下,蓬勃發展的展覽為藝術事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一連串問題。

      第一,展覽的商業資本化傾向。隨著中國當代藝術的迅速發展,藝術市場開始形成一個以資本運作為核心的體系。資本追逐利益最大化的本性正在侵蝕展覽這個重要的藝術生產環節,學術性往往遭到商業性的綁架。當然,資金介入展覽是一件好事,資本本身也并非是先驗性的害群之馬,其介入展覽早已是一種趨勢和正?,F象,也是展覽得以順利進行和發展的基本前提。但我們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建立一個規范化、專業化的展覽運作機制,以避免展覽一味地迎合市場而炒作藝術、推銷藝術,防止學術淪為資本的犧牲品。

      第二,展覽的形式主義傾向。如今的展覽,無論規模大小,無論畫種,幾乎都有開幕式、研討會,有的甚至有邀請明星捧場。開幕式須辦得有人氣,有些主辦者甚至不顧展覽的主題,把文化部、美協、文聯、學院等機構相干的或不相干的官員和藝術家、批評家通通請來。研討會則更像一個炫耀會、吹捧會,整個研討會單調空洞、隔靴搔癢,好像談了很多內容,但卻很少有獨到的見解和批判性的思考。

      第三,展覽的同質化傾向。盡管近年展覽數量在大幅度上升,但筆者發現很多展覽都大同小異,無論從地域上看,還是從創作上看,都有著太多的趨同,而且大多數展覽在定位及策略上也都存在著相似性。這種同質化的展覽的后果是:一方面削弱了展覽的作用,導致展覽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又不能很好地滿足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公眾對藝術品的文化需求。

      總體來講,展覽的大量出現是中國藝術市場發展的必然結果,表現了中國當代藝術的活躍狀態,其積極作用還是大于消極作用的。但是,在以商業和資本為核心的藝術市場體系中,當前的展覽機制仍面臨著諸多問題,而且這些問題在目前也無法杜絕,只能依靠藝術展覽機構、策展人、藝術家的自律以及社會機制的淘汰來實現。中國需要盡快建立自己在展覽機制方面的游戲規則,以促進展覽的規范化和專業化。(本文有刪節) 仇海波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