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鑒寶類電視節目“虛熱”有待調治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7-21]
從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藝術品投資》周末版《鑒寶》節目迅速爆紅,沖到央視收視率排行榜第二名開始,藝術品投資、鑒寶收藏類電視節目備受青睞,并被快速復制到各省級衛視與地方電視臺。演播室鑒定評述、觀眾競猜價格的基本形式以及全國式海選尋寶的特別節目樣態由此興起,它們激發了大眾化收藏的熱潮,但同時也帶來一些指責和非議。特別是頻頻爆出節目鑒定中刻意造假,為制造效果虛高價格,以明星為喙頭過度娛樂,亂發證書誤導觀眾等不健康現象,干擾了收藏市場的正常秩序,影響了電視媒體的公信力。其把品質、價值以金錢為標準進行量化和價格化的節目邏輯更加強化了金錢作為社會價值標準的合法性,成為電視節目低俗化的隱蔽形式和內在癥結。面對此類節目的低俗化現象,需要從多個層面進行調整治理,以有效抵制市場誘惑,恢復健康的電視生態。
確立節目的專業定位與公共立場
鑒寶收藏類節目的專業性非常強,必須要把文物知識、鑒定判斷的準確性及對投資品市場現狀與趨勢的專業性把握等放在首要位置,其他節目手段,比如明星策略、故事策略、體驗策略等只能作為輔助性手段,這些形式策略不能僭越自己的配角本份,喧賓奪主。
節目專業定位背后更為核心的支撐是媒體的公共立場,鑒寶類節目要強化為觀眾服務的根本目標,調動多種媒體形式與活動,增加節目的可視性與人文性,提供健康的財富觀念與生活態度,推進日常生活審美化的進程。中央電視臺《尋寶》創新了節目全國選秀的活動方式,增加了專家講座、義務鑒定等公共服務性內容;《收藏馬未都》剔除了價格競猜方式,以模擬課堂、診所等靈活形式,借助故事的興味、幽默的解讀、寓教于樂的風度、公益性的訴求與健康面對財富的價值立場贏得了受眾歡迎,這些都是把專業定位與公共立場結合得較好的例子。
建立多層覆蓋的電視法律系統
除了強調媒體在節目生產環節中要有自覺的公共立場之外,必須建立多層次覆蓋的電視法律系統,對媒體進行強制性的管理與制約。美國和大部分歐盟國家都擁有由國家和地方相關權力機關制定的廣播電視法律,細致、明確地規定了對廣播電視節目低俗化現象的禁令和處罰。如美國《1996年電信法》要求所有的新電視機必須安裝濾除暴力鏡頭的V芯片,還明確規定了不同低俗表現的罰款金額;2007年又專門通過《反低俗法案》,對任何播出低俗節目的廣電公司和演藝人員的單次最高罰款提升至50萬美元。除此而外還有許多相關立法,比如《兒童電視法》、《廣告法》、《版權法》等相輔助,形成了一個多層覆蓋、有效有力的法律管理系統。我國在廣播電視法律系統的建構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廣播電視低俗化的管理顯得比較被動,這也直接給媒體屢屢試錯帶來了機會,造成了低俗化問題屢禁屢出的現象。
建構多層有效的自律組織與監管體系
可以借鑒國外電視行業的監管方式,鼓勵廣播電視各協會團體、各級電視臺建立行業自律系統,相互協作監督,形成自我約束機制,如德國電視行業自律組織(FSF)就在對廣播電視低俗化問題的監管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此外,還要暢通各種社會監督的渠道,特別是鼓勵并獎勵市民團體、各種協會、普通市民等依據各種法律規定對電視節目的低俗化問題進行控告和舉報;要設立專門部門,完善由舉報處理到信息公布的透明化處理機制,實現有舉報必有調查、處理和答復的服務目標。
優化媒體人力資源管理與媒介素養教育
針對從業人員流動性大的特點,要特別重視電視員工專業素質與媒介素養的培訓等工作,以有效規避節目生產的低俗化問題。西方許多國家的廣播電視機構都十分重視對員工的培訓,一些電視機構與組織已經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在職培訓制度,一般的做法是,相關廣播委員會制定年度培訓計劃,對廣電工作人員進行階段性的全面培訓,在培訓中還特別強化職業責任和道德意識的教育,強化媒體人的職業精神與公共立場。此外,新聞倫理學也已成為美國大多數高校新聞類專業的必修課程。媒介素養教育近幾年才受到我國媒體和高校媒介專業教育的重視,媒體從業人員的媒介素養教育狀況普遍較差,必須加大力度推動相關教育。
電視節目低俗化的問題不僅僅存在于鑒寶收藏類節目當中,它已經成為當下電視節目生產的痼疾,嚴重影響了電視生態與社會價值觀念,此類節目雖然也在不斷地調整自身立場并進行著各種形態創新,企圖通過增加公益環節、服務性內容等方式來解決低俗化問題,但若要從根本上有效抵制電視節目的低俗化問題,必須從多個方面入手,形成系統性的、內外兼顧式的、全民參與化的社會解決方案。在一個健康的多極參與的公共空間中,這個問題才能被有效解決和控制,一種嶄新的社會公共理念與文化生態才能出現。
?。ㄗ髡邌挝唬宏兾鲙煼洞髮W新聞與傳播學院)
資料鏈接
億元時代
◎ 2011年6月4日,北京保利春季拍賣會中國古代書畫夜場上,元代畫家王蒙的《稚川移居圖》以4.025億元人民幣成交。
◎ 2011年6月3日,北京保利春季拍賣會現當代中國藝術夜場上,吳冠中的經典作品《獅子林》以1.15億元人民幣成交。
◎ 2010年12月10日,北京瀚海拍賣公司2010年秋季拍賣會近現代書畫專場中,徐悲鴻寫實巨制《巴人汲水圖》以1.71億元人民幣成交。
◎ 2010年6月4日,北京保利春季拍賣會《砥柱銘》專場上,宋代書法家黃庭堅的《砥柱銘》以4.368億元人民幣成交。
鑒定亂象
◎ 2011年,中央電視臺“3·15晚會”曝光,只要給出鑒定費,相關鑒定機構就可以為幾件價格低廉的普通瓷器、書畫作品開具鑒定證書,使其成為“極具收藏價值的文物”,身價可翻數百、數千倍。
◎ 2008年,上海收藏家蘇敏羅女士將某拍賣公司告上法庭,要求退還她競拍吳冠中油畫《池塘》的錢款。盡管蘇敏羅手握吳冠中親書“此畫非我所作,系偽作”的批字,但仍在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一審中落敗,所有訴訟請求全部被駁回,法庭判決的主要依據是《拍賣法》第61條第2款規定的“免責條款”,即“拍賣人、委托人在拍賣前聲明不能保證拍賣標的的真偽或品質的,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牛鴻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