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岫巖玉“身價”有多高?它奠定中國玉文化的根基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7-20



    五千年前岫巖玉雕——紅山文化玉C形玉龍

      在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古代玉器暨玉文化研究中心日前共同主辦的“2011岫巖玉與中國玉文化學術研討會”上,近百位玉文化研究專家匯聚一堂,圍繞岫巖玉和中國玉文化的淵源展開交流和研討。

      兩岸三地的玉文化專家通過深入考證與研究,紛紛指出,原本主導玉文化的岫巖玉,自漢代以降的兩千年間,因和田玉一枝獨秀而被遮蔽了光芒,甚至迄今仍被大多數人誤認為是低質玉石,其所蘊含的深厚玉文化價值更是被長期忽略。專家們通過考古發掘和學術研究,還原了岫巖玉“中華第一玉”的面貌。

      它是中國最古老的玉種

      “岫巖玉≠岫玉”,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王時麒從寶玉石學特征的角度糾正了一種錯誤認識。他說,岫巖玉包括蛇紋石玉和透閃石玉,前者是人們常說的岫玉,屬于玉質相對較低的玉石;而后者也就是所謂的“軟玉”,具有與新疆和田玉一樣優良的品質。

      其實,關于岫巖玉中的透閃石玉質地的優良,早在明末宋應星撰寫的《天工開物》中就有明確表述:“朝鮮西北太尉山有千年璞,中藏羊脂玉,與蔥嶺美者無殊異”,認為岫巖玉與新疆的羊脂玉一樣優質。而專家們要為其“鳴冤叫屈”的就是這種優質的岫巖透閃石玉。

      考古學家在興隆洼文化遺址里發現了世界范圍內已知年代最久遠的玉耳飾,以及制作精美的玉玦,說明8000年前的興隆洼先民已經掌握了辨識和加工岫巖玉的技術,開創了中國新石器時代雕琢和使用玉器之先河。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國祥指出:“興隆洼文化典型玉器多用岫巖透閃石玉雕琢而成,多為黃綠色,從而奠定了岫巖透閃石玉在中國玉文化發展史上的先導地位?!?br/>
      以“玉豬龍”和“C形龍”而著稱的紅山文化玉器亦多用岫巖透閃石玉雕琢而成。臺灣楊建芳師生古玉研究會會長陳啟賢從工藝的角度對紅山玉器進行研究,明確指出,5000年前的紅山先民使用鍥形石核或厚石片刮蹭玉器兩側以使中間部分呈現陽刻效果的方法,開啟了石家河文化乃至商代玉雕“減地陽紋”工藝的先河。

      專家們指出,八千年的中華玉文化歷史,所用玉料自始至終是以透閃石玉為主導。興隆洼文化玉器則用無可爭議的事實說明:岫巖透閃石玉是我國開發和利用最早的玉料。王時麒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趙朝洪不約而同地認為:岫巖玉是中華玉文化的開路先鋒,堪稱“中華第一玉”。

      它奠定了中國玉文化的根基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主要負責人,他說:“在研究中華文明起源的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玉器在中華文明起源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離開玉器,就無法深入研究中華文明。研究中華文化更離不開對中國玉文化的研究?!?br/>
      興隆洼文化時,玉器不再是普通的工具或佩飾,而是被賦予特定的性質和特殊的社會功能,象征身份、權力及宗教信仰等玉器的出現,是玉在古人思想意識中的一次升華。正如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主任鄧聰教授提出的:“玉器的象征性意義創造是玉文化成立的必需條件?!?br/>
      距今8000年的興隆洼文化先民開始用岫巖透閃石玉制作玦、珠、管及匕形器等玉器,開創了中國古代光輝燦爛的玉文化先河;距今5000年的紅山文化則造就了岫巖玉新的輝煌。此時,不僅玉器種類和數量明顯增多,玉雕工藝也突飛猛進,尤其是形成了獨特的用玉制度,奠定了西遼河流域在中國史前玉文化發展進程中的核心地位。正如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張勄所說:“紅山文化的岫巖玉器將我國的制玉工藝、美學情趣和玉禮制度推向了極致?!?br/>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李建民認為:紅山文化中的“玉勾形佩、玉豬龍等禮器,在莊嚴肅穆的祭祀儀式上,成為人與神靈溝通的媒介,其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很大程度上引領并奠定了中華古代文明發展的方向,因而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儒家的‘貴玉’思想是先民‘崇玉’觀念的繼承和發展?!敝袊缈圃嚎脊叛芯克芯繂T盧兆蔭如是說。他結合考古資料研究發現,作為儒家經典之一的《周禮》,除記載周代禮制外,還涉及從新石器時代以來的一些用玉習俗,“可以說是戰國以前用玉制度的匯編?!?br/>
      它是八千年玉文化史的唯一見證

      如果說8000年前興隆洼先民、5000年前紅山先民用岫巖透閃石玉雕琢出精美的玉器,奠定了中國玉文化的根基,那么岫巖透閃石玉的傳播,則使玉成為連綿數千年未曾中斷的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

      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表明,東北地區是中國玉文化起源和早期發展的核心區域。而在東北除遼西以外的其他地區、黃河中下游地區及長江流域新石器時代諸多考古學文化中均發現有岫巖玉的蹤跡,彰顯出岫巖玉在中國遠古社會的深度影響力。

      鄧聰根據自己的考查,估計中國在新石器時代從北至黑龍江、南抵長江沿海數千公里范圍,都有可能使用了岫巖透閃石玉。他認為:“最少在距今7000-8000年階段,內蒙古東南以至東北三省,均已使用岫巖透閃石玉,形成中國北部早期透閃石玉器流通網絡的雛形?!?br/>
      考古發現,內蒙古小河沿文化、遼寧新樂文化等東北地區的文化,山東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的玉器都主要由岫巖透閃石玉制成;而河北、山西、河南,以至江浙的良渚文化玉器中也有部分為岫巖透閃石玉所制。

      王時麒根據現有的資料,粗略地勾畫出一幅從新石器時代到漢代的岫巖玉傳播圖,以今遼寧岫巖為起點,向北、西、南三個方向輻射。向北至今吉林和黑龍江;向西至今遼西和內蒙古東南部,再折向南至今河北、山西、河南和陜北;向南經遼東半島和渤海的廟島群島至今山東地區,再向南傳播到江淮及長江中下游地區乃至更遠的廣東地區,涉及了整個中國東部廣大地區。

      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邱立誠介紹說:在廣東海豐縣田墘出土的兩件新石器時代玉琮,其玉質為岫巖透閃石玉,泛淡黃綠色。南嶺未見玉礦及史前制作場,而玉器出土于濱海區,玉琮形態與良渚文化同類器相仿。他由此推測,可能是岫巖玉南下。他認為:“岫巖玉自北而南的分布體現了透閃石玉文化在東亞的延伸,對探尋中國古代觀念的形成至為重要?!?br/>
      考古研究還證明,在殷墟婦好墓、滿城漢墓出土玉器及宮廷玉器中,岫巖玉被作為重要玉料之一延續使用。難怪王巍說:“岫巖透閃石玉對中國玉文化不僅有奠基之功,而且是中國八千年玉文化史的唯一見證?!?br/>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