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茅盾及現代文學的經典意義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7-18
      經典是每一位作者自身思想與人生體驗的結晶,其中包含了作者自身的體驗、思維的智慧、表達的藝術等。在這個意義上說,經典是高度個性化的,很少有幾個偉大的作家是想著要教育和啟發他人而寫出偉大作品的,這應該是經典的首要價值和特點。因此,經典不在乎印行了多少次,出版了多少本,不在乎有沒有人讀,有多少人讀。決定經典的根本因素是時間和空間,而決定一個作家經典地位的則是他的高度和廣度。


      從上述標準來看,茅盾應該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經典作家,他的經典意義主要被定位為兩個方面:其一是他在長篇小說創作上所取得的成就,他的《子夜》往往被看做是中國現代文學長篇小說走向成熟的標志;其二是他對現實主義理論的倡導和實踐,包括他早期對于自然主義理論的翻譯和介紹,進而使中國的現實主義文學理論和創作逐步清晰并不斷發展起來。當然,還有一點,就是以茅盾名字命名的長篇小說文學獎,成為了當代中國文壇最具影響力的文學獎之一,并推選出了一大批優秀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創作,形成了當代文壇長篇小說創作的繁榮景象,這些都可以追溯到茅盾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創的現實主義傳統。然而茅盾作為一位經典作家,其在當代的命運卻頗為坎坷,一方面是學界對于茅盾的評價開始出現諸多爭議乃至尖銳的批評,以上世紀80年代開始的重寫文學史的浪潮為代表,把茅盾推向了風口浪尖,例如批評茅盾的《子夜》過于強調所謂政治標準和正確觀念的指導,缺乏作家自身的“主體性”,混淆了“現實世界”和“藝術世界”的界限,認為茅盾的《子夜》是“一份高級的社會文件”;另一方面,是相比較于沈從文、張愛玲、錢鍾書這些被不斷重新挖掘、闡釋的作家,大眾讀者對于茅盾的關注日趨冷落,文學史上的經典作家在當下市場中卻沒有獲得太多的受眾群體,似乎茅盾僅僅只是過時的、過氣的作家,就像人們調侃經典的那樣:“所謂經典,就是那些誰都認為偉大、崇高、而誰都不愿去讀的東西?!币驗樗^“文學性”、“審美性”的缺失,因為不受市場、讀者的青睞,茅盾作為經典作家的地位開始受到質疑,在90年代的一些評價當中,甚至出現了茅盾被排除在經典作家的名單之外的情形。應該看到,這些新的研究和評價指出茅盾的創作中存在著一些意識形態化的問題,是有一定道理的,是不應回避的。經典作家和作品不是一切都是完美的,也會存在瑕疵,但并不能因此就否認茅盾在文學上的建樹和經典意義。

      茅盾和許多經典作家一樣,他的文學創作是有著自己的追求和個性表現的,正是注重個性,才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點。英國的莎士比亞、法國的巴爾扎克、俄羅斯的托爾斯泰以及美國的海明威等世界經典作家,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他們的創作個性代表著自己所在民族的水準和品位,與市場、讀者的喜好沒有關系。時至今日,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是:茅盾的文學創作、思想究竟有什么價值?這些價值是否會因為時代的發展前進、不同文學理論熱潮的興起以及市場風尚的改變而被消解?實質上,對于茅盾作為經典價值的質疑,僅僅是當前社會對待文學經典態度的一種典型心態的反映,在人們逐漸回歸文學自身的“文學性”、“審美”的價值取向的同時,當下文學也更多表現出了一種對于市場的趨同、對于讀者大眾的迎合。應該看到并且承認的是,當前“消費文化”、“大眾文化”對于文學的需求普遍只是強調文學的故事性、娛樂性,許多暢銷通俗讀物更加具有市場和讀者。而與目前網絡文學當中的奇幻、玄幻小說這一類暢銷讀物的受歡迎程度相比,真正文學史上的經典作品的受眾,僅僅局限在很少的一部分知識分子群體之內。在這個生活節奏飛速加快、娛樂文化高度發達的時代,尋求新鮮刺激、故事性、可讀性更強的快餐文化自然成為了大眾讀者的首選,這一現象的背后,是人們越來越拒斥文學的思想性和深刻性,不再關心文學是否與時代共振、是否具有現實關懷的精神,文學不再是以往文學經典作品那樣引導人們思考的精神讀物,文學更像是消費時代當中的文化快餐消費。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我們可以再回過頭來思考茅盾作為現代文學的經典,其最難能可貴、最重要的價值和意義究竟是什么?

      茅盾一生在文學上取得的成績是多方面的,他早年對于《小說月報》的成功改造,他對于西方自然主義、現實主義等文藝思潮、作品的介紹,他的《蝕》三部曲、《虹》《腐蝕》等長篇小說創作,都成就了其獨特的地位。而從商務印書館十年、左聯時期,到延安時期、新疆時期,再到新中國成立之后,不同時期的茅盾也取得了不同的影響和成績,但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價值的,是茅盾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以《子夜》為代表的現實主義文學創作。在新出版的《茅盾評說八十年》中,除去紀念文章和研究綜述之外,收錄的主要論文共38篇,其中有17篇都是關于《子夜》的,所占比重很能說明問題:對于茅盾人們最看重的不是別的,還是《子夜》。

      《子夜》成就了茅盾的經典地位,決定了茅盾文學生涯的高度。早在魯迅給曹靖華的信中,就有過對于《子夜》的經典評價:“國內文壇除我們仍受壓迫及反對者趁勢活動外,亦無甚新局,但我們這面,亦頗有新作家出現;茅盾作一小說曰《子夜》(此書將來寄上),計三十余萬字,是他們所不及的?!?這段話經常被人引用,卻也常被人習慣性忽略而未曾深入思考分析。以魯迅敏銳、挑剔的眼光,為什么對《子夜》推崇備至,要將《子夜》作為左翼文學創作的實績,并加以肯定,這至少說明了魯迅對于茅盾的《子夜》是認可的,也充分說明了《子夜》作為長篇小說在魯迅心目中的地位。任何作品都不是完美無缺的,都會有瑕疵,但是之所以被魯迅這樣的作家所推舉,最終成為現代文學史上的經典,我們應該追尋探討的是《子夜》這樣的作品究竟有什么優點,對小說藝術究竟有什么貢獻,而這些優點和貢獻是巴金、老舍、沈從文所不具備的,才最終確定了《子夜》作為經典的意義。茅盾在《子夜》中以其史詩般的氣魄、宏闊的小說藝術結構,所表現出來的對于當時中國社會的深度關切和剖析,對于資產階級命運、時代精神的現實表現和歷史訴說,這些都是茅盾作為經典作家被反復強調和肯定的,所謂政治傾向過于強烈、人物形象模式化這些指摘,并不能成為掩蓋茅盾這些優點的理由。而在當前的文壇,大眾文學、網絡文學的盛行,類似于新文學運動之前的通俗文學的大行其道,大量的奇幻、武俠、無厘頭、惡搞這些文學文化作品成為了市場常態,這些文學固然有其可取之處,但是過度的虛幻、惡搞、與現實人生的脫離,讓這些作品從一誕生開始就缺少了真正文學經典應該具有的真誠與厚重,茅盾《子夜》等作品中表現出來的這種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更是成為了當下這些文學創作的一種稀缺品格。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在人類歷史當中,真正能夠成為經典的作品是極少的,大部分隨著歲月長河的流轉而消逝,只有那些經過了時光的陳釀和考驗依然閃耀不朽光輝的才能成就真正的經典。最近幾年,學界不斷有人重新提起“《子夜》傳統”、“茅盾傳統”,實際上是對于這種當下文壇所缺失的現實主義文學精神的一種呼喚,也恰恰彰顯了茅盾文學作品在時代變幻發展中屹立不變的魅力。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一員,茅盾在文學研究會時期就開始提倡并一直堅持的“為人生”的藝術,是不論處于什么時代,對于文學創作都是有指導意義的,是茅盾文學生涯的高峰,也是經典真正的價值和意義之所在。真正的文學經典,應該引導讀者向其靠近,而不是反過來讓經典向市場、大眾趨同,無論是對于茅盾還是對于現代文學上的其他經典作家而言,都應該如此。

      此外,還應該強調的是一個經典作家的廣度問題,也是對于經典作家閱讀和接受的問題。茅盾的經典意義不僅僅是《子夜》,他的《子夜》及現實主義創作,只是茅盾文學成就的最高峰,而讀者通常接受并了解的,有時僅僅是這一部代表作品,并不足以代表一個作家的創作全貌。事實上,茅盾為代表的現代文學作家的經典意義遠不止于此,長篇小說之外,茅盾還有多種不同題材、不同形式的中短篇小說,其中有些作品,從文筆的精粹、藝術的成就甚至思想的深刻來講,并不遜色于他的那些長篇小說;在創作小說的同時他還寫作了大量的散文,無論是抒情敘事的,還是議論文和雜文,都顯示了茅盾內秀、敏銳的獨有個性;而除了現實主義理論的貢獻之外,茅盾的文學批評還涉及到自然主義、浪漫主義、象征主義等多重視角,他的理論視野是開闊的,他的批評文字是豐富多彩而極富個性的。人民文學出版社在去年組織編輯出版了一套中國現代作家新編系列叢書,筆者作為《茅盾作品新編》的編選者,在選取具體篇目的過程中,感受到的是一個更為完整更加全面的茅盾。因此,除了繼續保留諸如小說《林家鋪子》《春蠶》、文論《從牯嶺到東京》這些經典篇目之外,還收入了一些讀者并不十分熟悉的短篇小說、散文和文論,并且將茅盾各個時期的書信、日記也收入其中,這些不同的文體、風格的創作才真正構成茅盾經典意義的全部。在足以展現茅盾主要代表作的基礎上,盡可能補充一些人們不太熟悉但同樣是茅盾經典作品的篇章,以期當下的讀者對于茅盾及其作品的經典價值有一個新的更全面的認識和理解,這是編選者的初衷和愿望。

      以往讀者對于經典作家的閱讀和接受,渠道往往比較單一。以茅盾為例,大部分讀者心目中了解的茅盾只是通過代表作《子夜》以及中學語文課本中的散文名篇《白楊禮贊》,這實質上也是造成人們對于茅盾文學創作存有偏見的原因之一。對于一個經典作家的了解和評價,不能只通過一兩部作品,如果使讀者全面地接觸茅盾的創作,會發現茅盾筆下存有的一個多向度的文學世界,《蝕》三部曲里塑造的鮮活傳神的都市女性形象,現代文學史上難有作家可出其右;具有古典文學余韻的小說《霜葉紅似二月花》,則彰顯著茅盾作為一個小說家的深厚功力;30年代茅盾與魯迅在《申報·自由談》上有大量的雜文創作,尖銳犀利的針砭時弊、對于黑暗勢力的猛烈抨擊,更是把雜文的戰斗性發揮得淋漓盡致;更為難得的是茅盾創作之外還是一位優秀的文論家,理論與創作齊頭并進。這些在學界看來基本的知識,但是從讀者接受的角度來說,卻是他們鮮有接觸和了解的,這也造成了他們不能完全了解茅盾的價值,對于茅盾存有一些偏頗的評價和看法。這樣的現象在其他現代文學作家身上也同樣存在,這與現代文學經典作品在市場中的傳播力度有關,也與時下浮躁的學習閱讀心態有關。不斷有新的中國現代文學作品新的選編版本出來,也反映了當下學人傳播文學經典和引導大眾讀者的努力,因為只有全面的了解和閱讀,才有助于避免對于茅盾及其他經典作家偏頗的評價,也更有助于現代文學經典在當下的傳播與接受。

      最后,需要強調的是,對于經典作家的研究,有兩個層面的價值和意義。一個層面是對于作家本身的研究,要涉及到作家的廣度問題,當然是越詳細越好,越充分越好,越深入越好;另一個層面則是文學史的研究,涉及經典作家的高度問題,應該是越精粹越好,越凝練越好,越濃縮越好。文學史應該是越寫越薄而不是越寫越厚,一個民族如果有太多的經典,勢必要被經典所壓垮。對于一個作家而言,也許讀者一輩子就讀他的一兩部經典就足夠了,九葉詩人辛笛曾經引用法國詩人保羅·瓦雷里的話說:“我的詩,甘愿讓一個讀者讀一千遍,而不愿讓一千個讀者只讀一遍?!弊x茅盾作為現代文學經典在當下的意義,在于讓我們進一步認清到底什么是經典,讓我們再次看到經典與市場、時尚、大眾之間的關系,這之間可能有契合,但勢必也會有距離。文學經典很可能是寂寞的,但是這并不影響其作為經典的地位和價值。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