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定陶西漢帝王墓獲重大考古發現 墓葬規格罕見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7-04]
濟南7月1日電 (孔凡元)考古工作者近日在山東省定陶縣境內發現一處高規格古墓,根據墓室結構規模及下葬制度,專家認定該墓為西漢帝王墓,“黃腸題湊”葬制,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保護和展示價值。
記者1日從此間山東省文物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這是一座漢代“黃腸題湊”墓?!包S腸題湊”是設在棺槨之外的一種木結構,它由松柏木材組成,從內側看四壁均為木頭,即題湊。與已發掘的“黃腸題湊”墓不同,從東部主墓道進入,依次是前、中、后室,中室用以安放墓主人棺槨,南北對稱各4個室,回廊外又有12個室,共有23個墓室。
據專家介紹,“黃腸題湊”是西漢帝王陵寢獨特的形制,槨室四周用柏木堆壘成的回形結構,是天子的一種高規格葬制,只有天子才能享用,但天子也可把這種待遇賞賜給王侯級皇室成員及寵臣。
山東省文物局局長謝治秀在當日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這處西漢古墓現已開挖的夯土面積就達1萬余平方米,墓室上表面積約900平方米。根據目前已取得的數據資料測算,建造此墓所用木材可達3000-4000立方米,其墓室用木之多,保存之完好,全國罕見。
山東省考古研究所所長鄭同修在此間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經過詳細勘查,這座大墓歷史上曾多次被盜。雖沒有金銀珠寶出土,但大墓本身就是價值連城的文物。該墓已發掘出的漢磚約1.5萬塊,90%帶字,是已發掘漢墓中漢字最多的。經考證,有些磚上記載的是制磚工匠、窯主抑或是捐磚者的姓名,有些磚是記事磚,給民眾留下諸多謎團,也為漢字演變提供了難得的實證資料。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在古墓發掘現場認為,該墓的“黃腸題湊”形制獨特,是目前國內發現的最高規格、最高等級的“黃腸題湊”墓。(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