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和寶船》、《明代樓船》、《青龍客船》、《龍舟舫》、《隋代大龍舟》……國家級非遺項目——武漢木雕船模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龍從發,12歲隨父學藝,創作了無數木雕船模。今年74歲的他,近日正在家中為新作品《黃鶴龍舟》忙碌。
花費近一年時間雕刻的《黃鶴龍舟》,是龍從發從藝60多年來創作的尺寸最大的一件作品。它長1.5米,主體高5層,由黃楊木材料制成。黃鶴樓、行吟閣、古琴臺等江城風景名勝經精細微縮后置于其上,花窗、格門、云欄、亭閣、龍頭花紋清晰細膩,相當壯觀。
龍從發告訴記者,去年自己大病初愈后,一直想創作一件好作品。某天聽到新聞里正在談及包括武漢在內的中部崛起,他靈光乍現,決定精心創作一件特大《黃鶴龍舟》,向世人展示武漢之美。目前這件作品已基本完工,正在做最后的修飾。
作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龍從發曾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湖北省工藝美術精品展金獎,他與父親合作的《大拍木鼓船》和《端午龍舟》,至今仍珍藏在人民大會堂湖北廳……雖已功成名就,但龍從發依然不舍放下刻刀,他激情滿懷地稱,“自己還不算老,還可以發余熱,把一件件好的作品,留給后人是我最大的心愿?!?br/>
龍家祖祖輩輩設計制作木雕船工藝品,絕技代代相傳,到龍從發是第四代傳人。談及接班人,老人面色變得凝重,他稱自己曾帶過幾十個弟子,但因企業不景氣,很多弟子紛紛轉向,至今仍拿刻刀的,僅有今年40歲從工人轉行的兒子。
老人說,木雕船模工藝歷史悠久可追溯到漢代,具有民間氣息濃郁、形象樸實優美和裝飾趣味性強的傳統風格,頗有傳承價值。但這門技藝僅靠一兩個人是無法發揚光大的,他希望收更多徒弟傳授這門技藝,而且“越多越好!”他透露自己的收徒標準是:對這門工藝有愛好、有悟性,男女不限。記者 管菁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