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合浦挖掘五座漢墓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3-02-22]
《新華網》北海電:“十漢九空”,文物界的這一行話,在正在挖掘的廣西合浦漢墓中再次得到證明,5座挖掘的漢墓中,除了有重大發現的M6號磚門木槨墓,另4座磚室結構的古墓都曾被歷代盜墓者光顧過,這是記者在現場看到的。
在惟一保存完好的M6號漢墓中,已初步清理出陶器40件、銅器16件,以及鐵器、漆器、玉器、銅錢、琉璃珠等一批,其中陶盆是首次在合浦漢墓中出土。記者17日中午在挖掘現場看到,數十個陶罐和青銅器仍整齊地按原狀置于墓室里,這些沐浴在正午燦爛陽光下的古代器具,已在離地表近4米的地下埋了兩千多年。
這個埋藏眾多寶物的古墓也曾險遭盜賊毒手。記者看到,在墓壁上留有古代盜墓者的腳窩和凹進的大洞。主持挖掘工作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隊副研究員熊昭明說,由于木槨腐朽導致泥土塌壓下來,盜墓者無計可施,才使得墓內隨葬物品免遭劫難,保存完好。
在M6號墓之前挖掘的另兩座古墓,一座竟有7個盜洞,說明曾7次被盜墓者“光顧”,挖掘人員發現1只高約0.4米、寬0.3米的陶甕丟在盜洞前,可能是體積太大不便帶走得以幸存下來。在另一座穹窿頂墓里,挖掘人員發現了一些瓷豆碎片。熊昭明說,這種東漢燒制的瓷豆在合浦漢墓中第一次見到,資料上也很少介紹。在這座墓中,挖掘人員還發現了被古代盜墓者盜剩的1座陶屋,4只直身陶罐。
這次挖掘的漢墓位于合浦至北海公路旁一個叫“九只嶺”的地方。自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設合浦郡,合浦縣城為歷代縣、州、府、郡治所,也是秦漢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之一。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單位的合浦縣漢墓群有漢墓5000多座,其中豎立保護標志的達1200多座。當地許多地面高突的地方,就是古墓的封土堆,“九只嶺”得名就緣于有9座封土堆突出的古墓。(記者 梁思奇)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