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界迎來"億元時代"引質疑 "商"得起傷不起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6-16]
去年秋拍,藝術界還在歡慶“億元時代”,轉眼半年過去,億元不算稀罕,拍不上億元才是新聞。而今媒體和網絡一系列質疑峰回路轉,捅破了“皇帝的新裝”:億元時代真的到來了嗎?
或許是為了釋疑,春拍“狀元”齊白石《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買家前天站到鎂光燈下——湖南電廣傳媒集團,并且強調“已經結款”。此舉和去年“狀元”黃庭堅《砥柱銘》遭遇頗為相似,后者也是被質疑假拍,逼得拍賣行曬發票以示“清白”。其實,“假拍”和“拍假”由來已久,過去這是拍賣圈潛規則,天價帶來吸睛度,才成為圈外人議論紛紛的“新”話題。
說到“假拍”,必須提一提春拍創下中國當代油畫紀錄的《山地風》。此畫上一次現身是1994年,當時拍出創紀錄的286萬元。這回再破紀錄,終于有圈里人爆料,當年天價是畫家請四位商界大佬聯手托市,“希望其作品能夠得到國內市場認可”。圍觀者大可由此一窺拍賣圈水深。
去年5.5億元的乾隆瓷瓶給藝術市場打了雞血,好比“樓王”一出,周邊樓盤跟著“雞犬升天”,一系列乾隆藏品應聲而漲。喧囂半年,瓷瓶買家至今“下落不明”,春拍中估價過億的兩件乾隆瓷器先后流拍,這回“乾隆系”示弱,炒家們是不是準備狙擊“白石系”了?
至于“拍假”,歷史更為久遠,明代沈周的畫洛陽紙貴,上午他畫完,下午就有十幾幅假畫跟著問世,速度之快堪比如今大片盜版。偏偏有人拿著假畫請沈周題詩落款,他還來者不拒,著實叫后世藏家抓破頭皮,到底此畫是真是假?如此看來,拍賣圈奉行“不保真”,有它的苦衷。
也有資深藏家對如今的爭議表示不屑:“收藏藝術品,歷來是假的和假的玩,真的和真的玩,各有循環圈,井水不犯河水,大可不必如此較真?!北M管如此,還是提醒那些新入門的藏家,藝術品天價不斷,并不代表遍地黃金,這一行“商”得起傷不起。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