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會分走第一杯羹?故宮失竊拷問藝術品保險市場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6-07]
故宮臨時展出的7件現代工藝品展品失竊事件,引發了藝術品展界對展品保險體系的追問。據稱國內藝術品展覽九成以上未買保險,在日益紅火的中國藝術品投資市場上,砸大錢買藝術品不是問題,但要展覽找投保卻是難上加難。這是市場空白,還是市場機遇?
“之前未預料失竊等意外,只象征性地投保,7件丟失的藏品保額總共只有31萬元?,F在的保額連維修受損藏品的費用都不夠?!?月8日,在故宮臨時展出的7件現代工藝品展品失竊,令香港兩依藏博物館館長王夏虹叫苦不迭。
可北京小伙趙赫對王夏虹卻還有些許羨慕,“不管多少,畢竟人家還有保險呢。我手里的東西卻哪兒都不給保?!?
藝術品保險 投保無門
趙赫是個地道的北京人,家里有一幅祖上傳下來的畫?!暗降字刀嗌馘X,我也不知道。祖上留下來的,也沒打算賣?!鼻皟赡瓴疬w,搬家搬了好幾個地方,這畫也跟著搬來搬去,趙赫擔心一個不小心丟了或者是水淹、著火把畫毀了,就想找保險公司為這畫投個保。所有的保險公司都跑遍了,結果,有涉及藝術品擔保項目的公司只有三家。
“太平洋保險說只承接國家級別的藝術品保險,不保個人藏品;華泰保險也不接受個人保單,只對拍賣公司開放?!弊罱K,只有人保一家公司同意在家庭財產保險中為這幅畫投保,但前提是趙赫首先要提供人保認可的權威鑒定證書,另外還要遵守保險公司提出的一系列規定,比如“藏品一定要放置在保險公司指定的地點、只有藏品損壞時才能獲得賠付、如果藏品被盜保險公司不負責任”等等。
“這樣的條件,就等于不給你保。首先,我提供的鑒定證書人家可能不認可,而且,必須放到他們規定的地方,丟了還不賠。那我這個投保還有什么意義?”直到現在,趙赫的那幅畫還是自己藏在家里。
最近幾年,藝術品拍賣收藏市場異?;鸨?。熱鬧背后,這些藝術收藏品的保險保障問題便顯得越發迫切。但據了解,眾多藝術品行家都有多次被保險公司拒之門外的經歷。
“目前我們國內不僅沒有專業藝術品保險公司,甚至連一個專門針對藝術品保險的保險產品也沒有?!碧窖螽a險北京分公司市場開發部總經理駱志威告訴《小康》記者,藝術品保險是建立在完善的鑒定與評估體系之上的,而國內沒有一個判斷藝術品價值的體系,也沒有評估文物價值的權威機構。
“對外展覽上,不管是在運輸狀態還是展出狀態,藝術品都必須購買保險?!弊稣褂[20多年,北京歌華美術公司總經理王昱東,用要求借展方提供保險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借展方自己找國外的公司去購買保險,然后由我們來審核價值和險種是否符合要求,而展品的價值事先由我們自己報?!?
“如果問確定這個價值的標準是什么,那我會告訴他,沒有標準,看著估?!蓖蹶艝|這個所謂的“看著估”,其實也是有參照的,比如參考國內類似藏品的拍賣價格,包括國外的佳士得、索斯比等的拍賣紀錄來報價?!叭绻覉笠粋€億,可能對方會說保費太高,降一點也是有可能的?!蓖蹶艝|告訴《小康》記者,這個報價不是一個硬性標準,雙方有可探討的彈性和空間?!鞍凑諊H交往對等的原則,這實際上是不合適的,即便在國內,故宮的藏品到各地展出,使用的還是國際估價,這不能不說是個尷尬?!?
至于私人藏品為什么不保,駱志威向《小康》記者表示,沒有哪項規定明確說私人藏品不能保,因為這本身就屬于財產險的一部分,但他認為,除了估價和權威認證兩個難點之外,還在于私人藏品的道德風險極高,“比如投保的是真品,但后來說燒了,燒的渣兒都還有??墒?,燒的卻是贗品,真品轉移走了,這個風險很難預料?!?
藝術品保險的兩大“門坎”
既然藝術品價值評估體系和認證機構是藝術品保險的兩大制約因素,那么,我國為什么就不能建立一套價值評估體系,設置一個權威的認證機構呢?如果說,中國藝術品市場繁榮時間不長,市場也不成熟,為什么不能參照歐美成熟藝術品市場的運作方式來推動中國藝術品保險呢?
建立評估體系、權威認證機構的核心就是“人”。某博物館的專業人士王丹告訴《小康》記者,這是體制的“原罪”。目前國家認定的專家都集中于兩大機構——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和藝術品評估委員會,這些人才有權威性來決定藝術品的價值。但是,這些人身份是體制內專家,不允許做商業鑒定,更不允許收取費用?!斑@個事情在中國跨部門,想推動的話,需要保監會和文化部共同協調才行?!蓖醯ふJ為在中國推動藝術品保險,必須動用“行政的力量”。
而歐美的藝術品保險體系,恰恰也是圍繞著“人”來運作的。
據介紹,世界最大的藝術品專業保險公司是德國的AXA ART,他們有成型的藝術品保險產品,有專門的部門來經營,還有精挑細選出來的標準極高的團隊。價值的評估、真偽的斷定有團隊支撐。而團隊中的人都是行業頂尖、有極高信譽和良好記錄的專家。
“保監會政策研究方面,對文化保險有些關注,但這需要合力,商業公司還是形單影只?!瘪樦就f的“合力”是指國家有關主管部門與商業公司的聯合?!皩<覟楸kU公司做鑒定,純屬商業行為,一定就會牽扯費用,但這又與國家有關規定相抵觸,這是個邁不過去的門檻?!?
沒有專家,沒有“人”,一切無從談起。
2010年底,保監會與文化部聯合發布《關于保險業支持文化產業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確定了3家試點公司及第一批11個試點險種,試點險種包括:演藝活動財產保險、演藝活動公眾責任保險、演藝活動取消保險、藝術品綜合保險、文化企業信用保證保險、動漫游戲企業關鍵人員無法從業保險等,試點經營期限為兩年。
這是一個剛剛開啟的市場。
借助“行政的力量”、希望有“合力”,王昱東對此不以為然。他認為保險公司的經營活動全都是商業行為,既然是商業行為,就應該用商業的手段,而不應該寄希望于行政干預?!皣覒{什么幫你商業行為打先鋒?憑什么為你指定鑒定機構?‘文物事業管理局’不是‘文物商業管理局’,人家沒有義務為商業行為提供幫助?!蓖蹶艝|認為,如果有了一個國家級的鑒定中心,有人幫著把關,保險公司免責了,有單就收??蓡栴}的另一面就是,一旦這個鑒定中心鑒定錯了,有了偏差,責任誰負?誰有這個賠償能力?
人的問題無法解決、行政力量不可取、商業手段難推動,此一難題真的無解?藝術品保險在中國真的就是寸步難行嗎?
誰會分走第一杯羹?
“只要有市場,評估標準、評估機構,一切都會應運而生?!蓖蹶艝|對這一點很篤定。
毫無疑問,藝術品市場是個日趨活躍的市場,無論是成熟的歐美市場,還是近年興盛起來的中國市場。以AXA ART公司為例,2008年僅在歐洲的保費收入就達上億歐元。而在中國,國家層面的大型對外文化交流越來越多,主要表現就是藝術品互展,國內的走出去,國外的走進來。比如,中國政府和意大利政府合作的“秦漢—羅馬文明展”已經成了系列展出項目,每年都有互展。各種名目的民間拍賣活動越來越頻繁,成交額越來越大,天價頻出;各類企業、基金以及專業團體的展覽也是越來越活躍。至于個人畫廊、個人博物館、收藏者與收藏者之間的交流更是一派欣欣向榮。
2010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總成交額超過500億元。
“這確實是個很有潛力的市場,”駱志威表示,“針對中國市場,AXA ART曾經表示,如果我們啟動藝術品保險這塊業務,他們希望成為我們的國際分保的首選公司,共擔風險。最低要接50%的風險,越高越好?!憋@然,做為長期、專業的保險服務公司,AXA ART敏銳地意識到了中國藝術品保險是一塊成長中的“大蛋糕”。
“唯一的衡量標準就是市場?!蓖蹶艝|再三強調。據他介紹,這兩年,保險公司之所以開始重視藝術品保險的問題,就是因為看到掙錢的機會來了,比如博物館之間的、收藏個人之間的出借、運輸、展覽等行為,都需要用到保險。
市場容量夠了,那就是生意來了。
“那些所謂的瓶頸問題,放在市場化的角度去看,都不是問題?!蓖蹶艝|是“走市場化道路”的堅定鼓吹者。他認為,市場化道路一定要去走,與其等國家幫你包打天下,抱怨東風為什么遲遲不來,不如趕緊行動去搶“人”,搶到人,就等于搶到了未來藝術品保險市場的制高點。
“人的問題就是保險公司自己的問題。自己沒人,再過十年你也不要做這個事情,因為你一定會虧,國家就有公信力機構放在那兒,你自己沒人,還是會出問題。人家給你評估完了,說東西沒問題,你保吧,你自己對這個流程什么都不熟悉,選了個特別爛的運輸公司來做運輸,運白菜的公司來運油畫,協議沒問題、安保沒問題、技術也沒問題,但進了博物館過兩天全裂了,照樣賠?!?
王昱東所說的“人”,首先是指那些退休了、水平高、品行好的老專家。每個門類簽下三五位,這些專家就可組成自己的專業鑒定師團隊,只要團隊的鑒定師認定,這單生意就可以做。人人都有可能犯錯,鑒定師也有走眼的時候,因此他們也要有職業保險,如果出了錯,保險公司替他賠,這就形成了良性循環。鑒定師也不可能出去胡說八道,因為信譽比金子還貴重,說了一次假話,未來將沒有公司為他投保。
同時,保險公司還要從現在開始就培養自己的藝術品保險的銷售總監,他要能跟博物館、畫廊對話;他要能對運輸、包裝、路線等的安全性做評判;他要知道各類藝術品展出的條件;他要了解如果藝術品出了問題到哪兒去修,需要花多少錢……這些條件都具備,才可以去賣保險。
不過,王昱東預言,在中國市場,頂多有一兩家公司能夠在藝術品保險的市場上挖到金子,不可能人人都賺到錢?!耙驗樗囆g品保險畢竟是個小市場,必須有能力集中中國大部分藝術品保險的業務,你才能做得像樣?!币舱驗槿绱?,國際上大的專業保險公司并不多,知名的也就那么一兩家。
誰先練好內功,誰就占得先機。無論開拓哪個市場,這似乎是真理。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