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專家:端午節食粽風俗體現忠孝價值觀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6-06
      今天你還會包粽子嗎?“玉粒量米水次淘,裹將箬葉芋絲韜。炊余脹滿崚嶒角,剝出凝成細纖膏?!鼻宄娙酥x墉曾如此細致地描寫過粽子。又到端午節,家家戶戶吃粽子,是最普遍的節日風俗。

      在北京國華商場,一位張先生正考慮購買一個由純金制成的粽子,他覺得“端午節到了,擺在家里作裝飾很好看,又能保值?!碑敱粏柤笆欠駮约喊兆訒r,張先生說:“超市里有包好的粽子賣,很方便,自己倒不會包了?!痹诒本┐蠡鬯侣窎|口沿街的菜市場里,因為端午節臨近,凡是賣糧油的攤位都賣粽子葉。普通的干粽葉每斤12元,挑選過的規整粽葉1.5元20張,真空保濕包裝的3元一袋。一個姓譚的攤主介紹,自2000年在這里擺攤起,每年都能賣出幾箱粽葉,而且近兩年銷量更多些?!耙驗樽约喊聂兆痈l生,也更好吃?!彼f。

      粽子是歷史傳承悠久的一種食品?!稄V韻》上記載,粽是糉的俗字?!墩f文新附·米部》謂“糉,蘆葉裹米也,從米,糉聲”?!都崱さ理崱氛f“糉,角黍也,或作粽”?!短接[》引晉周處《風土記》記載:俗以蓀葉裹黏米,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爛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糉”,一名角黍。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包裹,改角黍而稱粽子。

      根據一些歷史文獻的記載,粽子的做法古今有所不同:漢代的粽子是“蘆葉裹米”;西晉的粽子是“菰葉裹黏米,雜以粟”。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用果品入粽,蘇東坡就有“時于粽里見楊梅”的詩句。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后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糉,俗作粽。古人以菰蘆葉,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糉櫚葉心之形,故曰糉,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br/>
      說起端午節的食粽風俗,北京市文聯副主席、民俗專家趙書認為,粽子的食材廣,口味全,烹飪技巧多樣,體現了中醫醫食同源的道理,可稱是一種美食。包粽子本身也有豐富的民俗文化內涵。比如北方常包的蜜棗粽,包三顆棗代表“三星照戶”,包四顆棗代表“四季平安”,包五顆棗代表“五子登科”,各有吉祥含意。如果說春節是調和家庭關系,清明節是調和家族關系,那么端午節就是調和社區關系。在北京地區,過去端午節要祭祀于謙、袁崇煥這樣為當地百姓作出貢獻的人;一些地方還會組織“金盤射粽”這種富有特色的體育比賽。

      趙書說,端午節食粽風俗的起源,無論是紀念屈原、紀念伍子胥還是紀念曹娥,其實都體現了忠孝的價值觀,體現了對人的價值的關心,體現了人際關系的和諧相處。包粽子所體現出的端午節傳統文化的內涵,該被視為如黃金一樣寶貴。(記者 殷燕召)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