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命運如《蘭亭序》一般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6-04
      被稱作“畫中蘭亭”的《富春山居圖》也如《蘭亭序》一般,命運多舛

      整理/張蕾

      距離杭州市中心30多公里處的邊郊地區,名叫富陽。富陽過境有富春江。1347年,78歲的占卜佬黃公望開始在這里潑墨繪制《富春山居圖》。據說畫了將近7年,完成此畫后不久便駕鶴西去。

      《富春山居圖》以長卷的形式,描繪了富春江兩岸初秋的秀麗景色,峰巒疊翠、松石挺秀、云山煙樹、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變幻無窮,以清潤的筆墨、簡遠的意境,把浩渺連綿的江南山水表現得淋漓盡致,達到了“山川渾厚,草木華滋”的境界。

      黃公望與同時代的王蒙、倪瓚、吳鎮交往密切,詩畫互贈,常以合作山水畫為樂。他們創造了自己的獨特繪畫風格,并致力于意境章法及詩文與繪畫的有機結合,共同把中國文人畫推進到嶄新境地,因此被譽作“元四家”。而黃公望尤以卓越的成就最受推崇,對后世畫壇產生巨大影響,被稱為“元四家之首”,《富春山居圖》作為其代表作,被視作文人畫的典范。

      黃公望本姓陸,6歲時被過繼給一90歲黃姓老翁,因“黃公望子久矣”而得名黃公望,字子久,晚年取號一峰,“大癡道人”。其前半生為吏卻被牽連入獄,出獄后寄情山水,50多歲才開始習畫,憑借人生況味冷暖感受良多和天生悟性,黃公望書畫才情在晚年時流露出耀人光彩。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其清苦的生活,靠卜卦維生。據載,周遭農人、漁民看到他經常住在山洞、泉水邊,經常用瓦盆喝酒,經常沒有由來地狂笑。他的大笑在旁人聽來如仙人的聲音,八十多歲還是一副“童子臉”。

      其人癡癲,其畫淡雅,謂畫者傳奇。而被稱作“畫中蘭亭”的《富春山居圖》也如《蘭亭序》一般,命運多舛。

      《富春山居圖》畫成后便贈與同門師友鄭樗(無用師)。明成化年間沈周藏此圖,請人在此圖上題字,卻被兒子將畫藏匿。后來此圖在市上高價出售,沈周無力購買,憑借記憶遂背臨一卷以慰情思。之后又經樊舜、談志伊、董其昌、吳正志之手。明末收藏此畫的吳洪裕深愛此畫,臨死前囑家人焚其陪葬。在畫卷被投入火中后,吳老爺閉眼,全家婦孺撲上痛哭之際,一旁的侄子吳子文箭步上前迅疾將畫卷揀出,拍滅燃火,并抄起一替代品投入火盆。

      被燒后的畫卷斷成兩段。短的約占原畫的八分之一弱,上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構圖亦獨立完整,自成一畫,稱“剩山圖”。長的約占八分之七弱,保留了原畫的大部分內容,從中可見原畫之風雅玄妙,稱《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在無用師卷和剩山圖的邊緣各有一半印章,合在一起是“吳之矩”,就是燒化之人吳洪裕的父親。研究者猜測,吳家將燒斷的兩幅畫合在一起,蓋了吳之矩的騎縫章,這一枚印章,成為日后兩畫相認的憑據。

      其后兩段畫作命運迥異?!妒I綀D》流落民間,長年無蹤。而《無用師卷》在乾隆年間登堂入室,但因乾隆皇帝早先拿到仿本而認贗為真,《無用師卷》被埋沒在乾清宮西暖閣中。

      20世紀40年代中國內戰爆發,國民黨政府派遣專家鑒別篩選,將《無用師卷》與其他50多萬件(包括檔案)故宮文物一起帶往臺灣?!妒I綀D》則在民間流轉數載后,被集繪畫、鑒賞、收藏于一身的顯赫人物吳湖帆識得。據說吳湖帆當時正在南京路剃頭,頭剃了一半,聽說此畫,便抓著賣畫人之手,傾家蕩產十萬大洋買下。1956年,在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兼職的沙孟海先生經過反復勸說,花了三五千元,從吳湖帆處征集到了《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后轉為浙江省博物館收藏。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