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薈萃上海美術大展 更待震撼力作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6-03]
在建黨90周年之際,兩年一度的“上海美術大展”即將第六次落戶上海美術館。2日下午,主辦方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上海美術家協會的負責人在此間召開新聞發布會,言及如今的上海美術發展態勢,語氣中既有欣喜,也不無憂慮。
“海漂”一族崛起
今年的大展以“慶祝建黨90周年”為主題,值得注意的是,入選大展專業獎第二屆“白玉蘭美術獎”的作者中,除了上海美術創作的專業力量,還涌現了不少業余作者。
上海市文聯黨組副書記遲志剛借“北漂”的說法,將這些創作力量稱為“海漂”一族。他們中既有來滬謀生的青年畫家,也有就讀于上海各美術院系的學生。這些創作力量顯示出上海作為文化都市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上海美術大展正逐步成為青年藝術人才嶄露頭角、脫穎而出的平臺。
本屆“白玉蘭美術獎”二等獎的油畫《灰白人生》,就出自上海師范大學研究生馮光夏之手。她的作品真切反映了工地勞動者的生存狀態,受到評委專家的青睞。
遲志剛稱,展覽主辦方從1487件應征作品中選出了340件展出,由于今年應征作品的整體水平明顯高于往年,不足30%的中選率讓評委們很是糾結。
題材創新多樣
今年,上海美協專門組織創作“永遠的長征”歷史組畫、“辛亥革命”歷史組畫,為此還舉辦了油畫創作研修班,還組織創作骨干到四川大小涼山、甘肅敦煌、青海、寧波四明山和象山等地,以及上海市內重大建設工地進行采風寫生活動。
因此,此次入選的340件作品題材豐富,形式多元。繪畫不僅包括傳統的油畫、國畫、水彩畫、雕塑、版畫、漫畫和連環畫,還新增漆畫和綜合材料兩種,樣式前衛。一批兼具歷史感和藝術性的重大題材作品將呈獻給參觀者。
鮮有震撼力作
本屆“白玉蘭美術獎”評出二等獎、三等獎、優秀獎以及沈柔堅藝術基金獎共19名,但一等獎空缺。
“就是不夠好”。著名畫家、上海美術家協會主席施大畏直截了當地說。他表示,雖然作品的群體水平較高,但是作為一等獎而言,分量、足夠震撼力還是不夠。
施大畏認為,畫家如果抱有功利的心態作畫,考慮生存和市場價值多過藝術內涵,是無法讓心靈和藝術相溶的。有社會擔當,有思想有觀察,才能畫出打動人的作品。
他表示,如何讓有力度有深度的作品問世,是美術界人士需要思考的問題。未來美協希望能培養扶持一些有潛質的藝術家,鼓勵他們打磨精品。(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