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捍”、“撼”斷無通假先例 評:斯文掃地緣哪般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5-24
      在目下的中國,寫錯別字其實毫不稀奇。這回故宮博物院的一字之誤,所以大有“斯文掃地”之慨者,就因為他們公開制造錯誤之余,又公開堅持錯誤,而那理由更其冠冕堂皇——“通假”!好在他們已經承認錯誤,不過事情并未結束,問題只是開始。

      漢字的書寫史雖也是一部漢字的通假史,但這通假須以形近、音近和義近為限?!稜栄拧贰绑_瘍為微”的“骭”,《釋文》即作“捍(捍)”;《詩經》“無感我帨兮”的“感”,三家均作“撼”?!昂础?、“撼”通假,斷無先例,以其形遠、音異、義反,違背“三近”原則故也。通假現象是語言文字相對落后的產物,其落后性主要表現在三點。

      一是時代局限性,即作者所處時代越古老,語言文字就越原始,通假現象也就越必要,因此《詩經》也正是一部上古時代的漢字通假總集,極具學術價值。反之,就越不必要、無價值,1922年李涵秋在上海發表了這樣的《文字感想》:“新學家薄國學為不足道故為鉤辀格磔以震其艱深也一讀之欲嘔再讀之昏昏睡去矣”——魯迅認為:“‘以震其艱深’的‘震’字,從國學的門外漢看來也不通,但也許是為手民所誤的……否則,如此‘國學’,雖不艱深,卻是惡作,真是一讀之欲嘔,再讀之必嘔矣?!逼鋵?,《始平公造像題記》“震慧響則大千斯曉”的“震”,用法正與此同,世人皆以為美,魯迅是收藏和考證古代碑志的大家,熟睹之下,何不云“惡”?就因為這是北魏遺文,時代不同之故。

      二是地域局限性,即作者所在地域越邊遠,語言文字就越難統一,通假現象就越難免。試觀古代金文、墨簡、書帛、刻石、寫卷、雕版等各種文字,凡其出土、出版之地相對遙遠、偏僻,則以當地方言替代本字為主要特征的音義訛奪也就相應頻繁、密集,且往往極具學術價值,例如鮮于中山國末代國王之名本為“勝”,《呂氏春秋?當染》訛作“尚”,學界至今莫衷一是,或竟認為其有二名,實則這正是典型的方言替代現象,因為中山故地——今河北平山一帶方言也正說“勝”為“尚”,可見呂氏門下之客,或多有此地之人,或深諳此地之音。這一帶方言又說“堆”為“追”,《文選?七發》“逾岸出堆”的“堆”正訛作“追”,其中同樣包含著該書該文寫作、流傳的重大線索。

      三是階級局限性,即作者所受教育越低下,漢字書寫就越混亂,通假現象就越必然。這種手筆一般出自社會底層的文盲半文盲,也多表現為以方言替代為主要形式的音義訛奪,且也極具學術價值。筆者前曾親讀過一位隴中農民寫給兒子的信:“你回家多愛(給)我喊(拿)些錢,我愛(給)你娶媳婦,喊(裝)甘(安)全,防賊喊(偷)?!逼渲械摹昂啊睂嵞恕昂础弊种?,證明在隴中方言里,“捍”字還有拿、裝、偷等義;“給”訛為“愛”、“安”訛為“甘”,則又證明當地方言里的“ai”讀若“gei”、“an”讀若“gan”——這就揭開了《詩經》“置之河之干兮”、杜甫“漫勞車馬駐江干”的“干”對“岸”字的訛奪之謎,而這種十分古老的語言孑遺和通假現象尚依舊存活于整個隴中地區。

      正因為通假現象是語言文字相對落后的產物,所以越到后來,就越成為文化傳播與社會發展的嚴重障礙?!白x書須先識字”!這才有了發萌于宋、大成于清的考據學,幾千年來因大量通假而在學術史上積累的糊涂賬終于被大致盤清。此后,國家建設的客觀需要,又決定了漢語語言文字必須實現標準化、統一化,于是便有了一部十分厚重的《現代漢語詞典》,這正是在考據學基礎上,對漢語語言文字演變和改革積極成果的全面總結;盡管它本身不無局限,但它的首版(商務印書館,1978)卻是對上述三大局限的基本克服,宣告了一切通假現象在現代公共關系中的既不必要、也不容許。

      網絡時代社會交往的高度發達性、社會信息的高度豐富性,決定了文字使用的高度精確性,任何通假都會產生嚴重混亂:關于古代北方之神,《山海經》作“禺彊”、《莊子》作“禺強”、《釋文》作“禺京”,可見古“彊”、“強”、“京”通,蓋其音義十分接近。假如追求古雅,援以為例,引入“撼祖國強盛,衛京都泰安”,卻是大大的惡作,那就不僅僅是“一讀之欲嘔,再讀之必嘔”的問題了!不管那個“撼”字是否真“為手民所誤”,處于京畿中心而又作為全國文物、文化、文憑的三大高地,故宮博物院的這一“誤”,無疑是向三大局限的倒退,只是毫無學術價值罷了。

      但也并不是沒有任何價值!因為這只是結果,不是原因。漢代以后,中國固然在大力吸收宗教、藝術等各種外來文化,但對本土文化卻始終采用一個字——“捍”。到了“太平天國”和“文化大革命”,這個“捍”字竟被改成了“撼”,斯文掃地,亙古未有;目前的學術、文化、教育管理,依然沿襲“一邊倒”時代的蘇聯模式,而這種模式之有“撼”于一切,早已為實踐所證明。從這個意義上講,故宮博物院只是充當了一回歷史的代筆人和體制的受過者而已,若該院的“撼”祖國,只換得一個祖國的“撼”該院,那么就“治標”而言,還有什么比這更恰當的呢!

      平心而論,“撼”字之誤,確屬對細部的一次疏忽,并非故意使用通假“以撼其厚重”。但這種忽視細部的壞結果,卻是諸多文化建設大項目、大工程不能彌補的。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如同漢字的運用一樣若脫離了文化自身本真的意涵,則犧牲質量、放棄品位就在所不免。救之之道,就是“既抓大也抓小”——故宮之所以成為故宮、成為世界建筑的千年經典,就因為它高度體現了細部意識和巨部意識的完美結合;用這精神來弘揚中國文化,那就首先從一個一個的漢字抓起,因為中國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一個一個的漢字累積建筑起來的。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