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珍藏420余件絲綢之路文明頂級珍品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5-19]
蘭州5月18日電 (記者 朱世強)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記者從甘肅省博物館舉行的紀念活動中獲悉,該館珍藏了近50年來考古發掘的420余件反映古絲綢之路文明的頂級珍品,囊括青銅器、彩陶、銅奔馬儀仗隊、漢唐絲織品、佛教造像、金銀器、唐三彩、泥塑壁畫、寫經卷等遺產。
當日,該館向民眾推薦了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蠶紋雙聯陶罐、西漢木六博傭、北涼高善穆石造像塔、唐代三彩胡人牽馬傭以及元代的花卉紋青花玉壺春瓶等堪稱珍品中的精品遺珍。
甘肅省博物館講解員介紹說,推薦的西周提梁卣,卣身為筒形,提梁梁面飾鳳紋,與卣體結合的提梁兩端成牛首狀。這種筒形有濃郁的北方草原氣息,成為游牧文化與農耕文化密切交融的生動印記;而唐代三彩胡人牽馬傭,無論造型、色彩,還是人物服飾,都具鮮明的胡人特點,再現了往返于絲綢之路上商旅云集、胡漢雜居的奇特場景。
此外,在推薦的珍品中,還包括西漢木六博傭,其木傭為兩長者跪坐博戲狀,傭身敷白粉,其上墨繪五官、長袍、發髻,為漢代木雕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北涼承玄元年的高善穆石造像塔,其塔頂七重相輪,頂端寶蓋上陰刻北斗七星,為模仿印度覆缽塔在中國發現的最早實例。
今年的博物館日主題為“博物館與記憶”,甘肅省博物館當日將420余件珍品以絲綢之路的前奏、開拓、繁榮、綿延等發展脈絡展出,以此讓觀者更清晰地感受絲路文明。
來甘肅旅游的香港民眾梁先生看完展覽后告訴記者,“從這些文物中,我捕捉到了昔日絲綢之路上漫漫沙漠、駝鈴陣陣、羌笛悠揚、商賈往來、民族交融的繁榮景象,希望這些珍品讓更多的人看到,感受曾經的絲綢之路”。(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