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中國當代文學走向整合融容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5-13
      當歷史跨過2000年的門檻,中國當代文壇就開始接受著一個新詞:“新世紀文學”。該詞的命名包含著某種沒有把握的期待——寄望于這種“新”的說法具有一些實質性的內容,并因此給文學帶來好運。然而遺憾的是,在這種含混的期待里,沒有網絡文學的位置。

      “新世紀文學”異質因素復雜

      如果以一種“馬后炮”的姿態指責當代文壇對于網絡文學崛起的反應有些遲鈍,肯定是不公正的。事實上,“新世紀”的提法,已經對新涌現的文學品質及其表達方式表現出相當濃厚的興趣。20世紀90年代的文學活動,渴望走出困境的念頭比任何時候都要強烈,而且似乎已經隱約觸摸到了突圍的門徑。但是,新世紀的文學演變與以往時代大有不同,它不再是我們所熟悉的那種循環性的文學“改朝換代”,也不是已經被說成俗套的簡單化的“體制內外”之爭,更不是某種從天而降的審美觀念的更迭嬗變。它所攜帶的異質因素,對于一個有著悠久文明傳統和豐厚文學史經驗的國家及其人民來說,也不再是僅僅依靠對于文學的熱情甚或信念就能簡單處理的。

      我們一向喜歡說中國是一個文學的泱泱大國,中國文學有著得天獨厚的漫長歷史傳統。確實,放眼世界文學格局,無論是文學的淵源流長及其在歷史當中的重要作用,還是文學從業者的人口基數,中國文學都有著足夠驕傲的理由?!吧w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這曾經是中國文學歷久不變的信條。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文學的根基乃是中華民族特有的農業文明傳統,該傳統內在地規定了中國文學的基本母題、文體與題材類型、表現形式以及語言方式等。前現代社會結構中的中國文學,不可避免地要書寫土地與人、文人與社會的出入進退關系,戰爭、遠別、懷人以及愛情的悲劇等也都必然是歷久彌新的題材。當傳統文明所維系的宗法社會行將成為末路之際,也會有《紅樓夢》這樣“挽歌”式的深廣幽微之巨著。當殖民帝國主義擴張而帶來的現代性危機愈演愈烈時,在救亡圖存、現代民族國家觀念形成的過程中,中國文學承擔起了社會動員的責任并且居功至偉?;\統地說,無論是古典文學還是近現代文學,也無論是兩者在不同歷史時段的局部差異有多大,由于它們都共享有農業文明傳統基礎的緣故,因而都大致與社會結構保持著良性關聯。

      在這種文學生產、傳播機制中,逐漸形成了相對穩固的文學批評標準。據此,我們得以識別那些眼花繚亂的文學潮流,對形形色色的文學樣式及文本作出優劣高下的評判。

      結束隔膜時機已到

      但是,伴隨著劇烈的社會結構變遷和歷史轉型,“新世紀文學”在現代性、后現代性的壓力之下,與既有的文明傳統越來越呈現出一種分離的傾向,它對社會生活進行書寫、表達和解釋的有效性也越來越貧弱失態,以至于很多人不僅失去了判斷的尺度,也因此失去了對文學的熱情和興趣。

      把這一切粗暴地歸因于網絡文學的崛起是沒有根據的,古人尚知“文變染乎世情”這個簡單的道理——社會歷史轉型會引發相關精神活動的變異是一個必然的過程。但是,我們必須對網絡文學、文化這一種新的文明類型有足夠的清醒認識,這樣才有可能對所發生的一切加以起碼的、合乎客觀實際的了解。時已至今,想必所有人都能明白,必須在一個新的文明形態的意義上看待網絡文學的誕生和發展,這樣才能夠理解傳統文學在新世紀種種令人嘆息的遭遇。這不再是用一種冷漠拒絕的姿態就能夠回避的。網絡文學的特質及其對于傳統文學格局的致命影響,如今已是我們這個時代文化內部的事情。

      客觀地說,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即便不是你死我活的敵對關系,至少也曾經長時期無視對方的存在。簡言之,網絡文學以其巨大的傳播力、鮮活辛辣的經驗和生冷不忌的語言風格昂然奔行,傳統文學則因其悠久的歷史、成熟的形態以及相對穩固的評價體系而自感優越;網絡文學曾經把傳統文學當做垂敗腐朽的革命對象,傳統文學則視網絡文學為不諳世事之黃口小兒;網絡文學以擺脫傳統文學束縛為己任,傳統文學則憂慮于網絡文學的放縱粗鄙;網絡文學很少能夠贏得傳統文學的認同,傳統文學則始終無法獲得網絡文學的尊重……表面上,雙方都不以對方為然,但實際上,彼此都是對方的心頭隱痛:網絡文學糾結于自身修養的先天不足,這一點部分地表現為文本形式的稚嫩和審美格調的隨意,它們渴望自己有朝一日寫得像傳統文學一樣精美,而傳統文學則對自己不管怎樣修煉都無法獲得網絡文學的影響力而深感受傷,并對網絡文學有著幾分艷羨。

      我以為,結束傳統文學與網絡文學間隔膜與分離的時刻已經到來。這并不是說讓一方完全變成另一方,而是說文明的成長、成熟總以一種融合與容納為前提。十余年的經歷已經證明,新世紀中國文學的氣象格局有著彼此接納的足夠胸襟,同時,消除彼此的心頭隱痛也是一個可靠的內在根據。盡管在去年的第五屆“魯迅文學獎”評獎中,網絡文學未能如愿獲獎,但在今年的“茅盾文學獎”評獎中,仍有網絡文學作品繼續參與角逐。以此為契機,中國當代文學的整合融容與健康發展,完全值得期待。陳福民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