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藝美術博物館今年落成 7位大師捐贈作品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4-25]
“工美之家”的“前世今生”
紅雷絲織廠曾經是一代人的記憶,這個建于京杭大運河西岸的老廠房有近50年的歷史,是杭州絲綢工業輝煌歷史的重要見證物之一,為杭州的工業遺產。
杭州中國工藝美術博物館保存了紅雷絲織廠的舊廠房,依托于京杭大運河杭州段拱宸橋橋西歷史文化街區,與原先的中國刀剪劍、傘、扇這三個博物館一起構成一個博物館群落,逐漸形成了運河邊的另一個“文化廣場”。杭州中國工藝美術博物館以運河景觀、歷史建筑、工藝美術為特色,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宣傳等功能于一體,具有杭州特色、運河特點的工藝美術主題博物館,彌補杭州工藝美術行業一直以來的缺失。在圍繞“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目標,著力打造杭州運河文化地區具有創新性的歷史文化資源的同時,工美館更努力促進工藝美術的啟蒙和發展,打造杭州工藝美術之家。
誰是“工美之家”的主人?
在這個工藝美術之家,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主人,工美大師、工美愛好者、青少年、普通觀眾,都能在這里找到屬于自己的天地。
杭州中國工藝美術博物館為觀眾提供了了解杭州工藝美術發展、欣賞杭州工藝美術精品的永久性場所;為工美大師提供展示和傳播精湛技藝、展示和展賣精美作品的窗口;為工藝美術愛好者提供與大師面對面學習和交流的平臺;為廣大青少年設立獨特的第二課堂,了解工美之美,體驗工美之魅。
在這里,或凝望祖輩智慧的精魂,或駐足觀賞工美的精品,或親手捏一個陶人、繡一副女紅、扎一只風箏——在這里,可以領略太多太多工藝美術的魅力。
大師精品坐鎮
“工美之家”
杭州工藝美術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技藝精湛、品種豐富,兼具民族神韻和地域特色。改革開放以來,我市工藝美術行業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恢復了部分已經失傳的技藝,同時開發了一批采用高新技術的新的工藝美術品種,傳統工藝得到了繼承和發揚,重新煥發了青春。
我市現有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7人(其中2人已故),省、市工藝美術大師各29人和22人。多年來眾多大師致力于工藝美術事業,創作了無數巨作,但長期以來,我市尚未有一處專門集中展示杭州精湛的工藝美術水平的場所,大師們一直引以為憾。此次杭州中國工藝美術博物館籌建的消息傳開,大師們深受鼓舞,多年來的夙愿終于可以成為現實,他們紛紛表示,愿意捐出各自的代表性作品,盡全力支持工美館的建設。目前已有70位國家、省、市級大師及民間老藝人,向工美館捐贈了代表各自最高水平的精品,內容涵蓋了博物館展陳所涉及的雕塑、陶瓷、編織、織繡、金屬工藝、民間工藝六大類。
截至發稿時,我市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7人(其中2人已故)均已向杭州中國工藝美術博物館捐獻作品。
1、趙錫祥
(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蕭山花邊藝術
趙錫祥是蕭山花邊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988年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他的作品以布局嚴謹、構圖新穎、層次清晰、題材廣泛、線條流暢、簡潔大氣,針法多變易于編結見長,具有灑脫、飄逸的藝術風格。先后創作出萬縷絲全雕結合鑲邊等六大類抽紗新品種,享譽歐美市場,銷售額為全國同行之最。其代表作品5801、5810萬縷絲全雕結合繡鑲邊成功地將蕭山花邊和臺州全雕墊棚繡有機結合,融為一體,為花邊工藝設計開創了新路,成為國際抽紗“王牌”產品。他此次捐贈的代表著“萬縷絲(蕭山花邊)”最高技藝水平的《重工萬縷絲全雕墊繡鑲邊床罩》于2009年創作,曾在第十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上獲 “天工藝苑·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2、朱念慈(1922-2003)
(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扇面藝術
朱念慈是我市第一批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1988年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他是扇面書法著名老藝人,1956年開始從事扇面書法創作,用正、草、篆、隸、甲骨文等藝術字體,創作設計了多幅扇面作品和三十余種扇面書法藝術書寫設計精品,為杭扇的書法藝術開創了一條新路。1982年5月他書寫的真金微楷《唐詩萬字扇》在美國田納西州諾克斯威爾城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上深受贊譽。1983年6月創作的《唐詩絕句千首扇》,字數達2.5萬之多,在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評比中,榮獲優秀作品創作一等獎。1985年被輕工業部征集為工藝美術珍品,由國家永久收藏。本次工美館征集,杭州王星記扇業有限公司代表朱念慈大師捐獻了一把他的遺作。
3、王文瑛
(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機繡藝術
王文瑛在機繡領域有著深厚造詣,1996年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她精于多種針法的創作,作品細膩寫實,色彩飽滿協調,融畫理繡藝于一體,使杭州機繡欣賞品與中國四大名繡相媲美:采用分劈雙徑線以長針針法繡制的雙面異色繡《楓葉銀雞》《月季花》開了杭州機繡欣賞品藝術特色的先河;獨樹一幟的雙面異色異物繡《新疆男女小孩》《葡萄與牽?!?,雙面異色異物異景繡《雷峰今昔》,使杭州機繡牢牢站立在機繡技藝的巔峰,尼龍線繡制雙面繡《三熊貓》曾兩次作為杭州市政府贈送日本友好城市岐阜市的禮品。
王文瑛為工美館特別創作了一件最具其代表性的《熊貓園》,目前正在創作中,敬請期待。
4、嵇錫貴
(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藝術陶瓷
嵇錫貴精于陶瓷工藝,1996年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她創作的陶瓷作品以青花瓷、釉上彩瓷等為專長,功力深厚,風格多樣,精巧瑰麗,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曾先后參與中南海毛主席用瓷釉下彩“梅竹”成套餐具(即7501餐具)設計制作,上海錦江賓館接待外國元首用大型釉下彩“麥浪滾滾”成套餐具的設計制作,毛主席紀念堂陳設瓷及輕工部下達的“傳統青花瓷的研究”、“陶瓷稀土工藝燈具研究”等大型項目開發研究。
5、郭琳山(1939-2011)
(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藝術陶瓷
郭琳山2006年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他不僅熟知陶瓷工藝,更擅長陶瓷藝術雕塑。其作品以材質與釉色的運用見長,尤其擅長人物和動物的創作。多年來他致力于發揮浙江青瓷材質特點,研究杭州南宋官窯釉和浙江越窯釉與瓷塑結合,創作了一批具有地域風格的陶瓷雕塑作品,豐富了浙江青瓷的藝術形式和手法,為現代南宋官窯瓷塑的發展做出了重要探索,開辟了新的途徑。他的作品曾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并屢獲大獎,其中作品《舞唐女》、《妞妞》曾獲浙江省首屆工藝美術博覽會“天工”最高榮譽獎。
6、陳水琴
(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刺繡藝術
陳水琴是杭州刺繡藝術的領軍人物,2006年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她傳承和發展了杭州的手工刺繡藝術,培養了新一代刺繡大師,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她悉心鉆研,繡技精湛,獨具特色。20世紀70—80年代首創雙面繡、雙面異色繡、雙面三異繡,風格自成一派。她創作的作品不僅榮獲各類工藝美術評審金獎,并被眾多博物館和社會名流收藏,如1993年創作的《81+1》(鄧小平祖孫像),現珍藏與鄧小平同志生前的書房里。她捐獻的雙面繡作品《貓》是根據著名畫家曹克家繪畫作品進行創作的,目前正在創作中,敬請期待。
7、朱炳仁
(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銅雕藝術
朱炳仁是“中華老字號”企業“朱府銅藝”第四代傳人,銅雕藝術界的一代宗師,2006年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他的作品此前已被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央組織部大樓等多家單位及機構收藏。他是我國在銅藝術領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最多的人,有60多項國家專利。其中他的發明專利 “多層次鍛刻銅浮雕工藝”和“紫金刻銅雕技術”,開創了我國銅雕藝術的新領域,結束了中國和世界銅雕史上沒有大型刻銅藝術的歷史。
朱炳仁還建立了國內唯一的銅建筑藝術標準和體系,他用現代多門學科的全新技術進入了銅建筑生產線,使銅建筑工藝發生了一場革命,為銅建筑業的興起奠定了基礎。
朱炳仁對工美館的建設給予了大力支持,共捐獻銅雕作品共5件,囊括了熔銅、銅建筑等代表作品。如中國第一批熔銅寫意畫《畫里風起聽銅聲》,銅建筑代表作品《峨眉山金頂》,曾獲西博會金獎的銅家具屏風《天地玄黃》等。
朱炳仁大師還提出,愿意讓杭城百姓來決定他的哪件作品在杭州中國工藝美術博物館中展出。
讓每個人成為“工美之家”真正的主人。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