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郵幣行情

    人民幣收藏:第一套牧馬圖與蒙古包圖最稀缺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4-19



    第一套人民幣“蒙古包圖”

    近日,河南汝州一位收藏愛好者向世人展示了兩張稀少的第三套人民幣1角紙幣,因其主色和背面著色與常用的1角紙幣不同,而被稱為“棗紅1角”和“背綠1角”,因發行時間短,存世量稀少,成為第三套人民幣的“鈔王”。一時間,人民幣收藏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

      從最初面額超大、制作簡單的第一套人民幣,到防偽越來越精細的第五套人民幣,人民幣的變化,體現了人類科技的發展,更見證了新中國經濟社會的進步。

      第一套人民幣


      “牧馬圖”與“蒙古包圖”最稀缺

      海南省錢幣學會原秘書長、收藏家協會顧問張書裔,是熱衷于貨幣尤其是人民幣收藏的愛好者之一。1950年,15歲的張書裔來到(海南區)人民銀行工作,他對第一套人民幣在海南的發行情況知之甚詳。

      “當時是以1100元人民幣兌換一塊大洋,流通面額最小的為50元面額人民幣,50元以下的都沒有在海南流通使用?!睆垥岣嬖V記者,我國第一套人民幣于1948年12月1日發行,1955年5月10日全面停止流通。它產生于中國人民解放戰爭轉入戰略進攻以后,經中共中央批準,以各解放區印鈔廠為基礎,人民解放軍打到哪里,人民幣就發行到哪里,幾乎每個解放區都根據自己特點印制過人民幣,所以這套人民幣共有12種面值、62種版別,其中最大面額為5萬元,最小面額為1元。1950年,伴著解放海南的號角,第一套人民幣也隨著解放大軍南下。

      第一套人民幣雖印刷質量參差不齊,亦無水印,防偽效果較差,不過,這絲毫不影響它在人民幣收藏中老大的地位。

      “根據收藏界統計,目前第一套人民幣全套在全國不超過6套?!睆垥嵴f,第一套人民幣中,以牧馬圖為正面圖案的1萬元面額票和蒙古包圖為正面圖案的5千元面額票最為稀缺?!澳榴R圖”和“蒙古包”由當時的內蒙古地區發行,由于歷史原因,別的地方都沒有流通到,因此非常稀少,所有的舊版人民幣中,屬這兩種收藏價值最高。

      1955年3月1日,國家開始回收第一套人民幣,全國設立了73000個回收點,限期回收兌換新幣,并規定舊幣過期作廢,所以第一套人民幣回收率達到98.1%,雖然有近2%留在民間,但能留到今天的少之又少。

      從那時起,張書裔開始有意識地收集人民幣,堅持數十年至今。

      海南獨有的貨幣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為了保證共產黨部隊正常供給,海南的解放區曾發行過共產黨自己的貨幣,兩個時期的貨幣都只在解放區流通,解放后,都按比例從百姓手中兌換回收。

      抗戰時期,瓊崖人民武裝部隊供給需要大量物品與交易用的貨幣,為了適應這個需求,1941年,當時的瓊崖東北區抗日民主政府開始發行面額1元的貨幣,只在解放區流通,上面有馮白駒將軍的親筆簽名。1949年,為支持解放戰爭中人民軍隊供給,瓊崖臨時人民政府發行了20萬元新幣,面額為5分、1角、5角,上面由政府蓋章。1950年海南解放后,這兩個時期的貨幣都由人民銀行回收,1元等值為1塊大洋,以1:10000元人民幣(第一套)兌換回收。

      “雖然對解放區的老百姓來說,當時用這兩種錢都極其危險,一旦被日本侵略者或者國民黨政府發現你用這種錢,就會被定為共產黨遭到殺害,但是解放區的老百姓都很支持和信任咱們的政府,愿意使用這兩個時期獨特的‘人民幣’?!痹擒娙说膹垥嵯肫甬斈昀习傩諏θ嗣裾闹С?,言語中充滿了感動。這兩個時期發行的這兩個幣種,最終寫入了張老參與編輯的《海南歷史貨幣》中。

      只是,由于這兩種貨幣發行量很小,加上回收較完全,現在民間存量非常稀少,也非常難以收集。

       中蘇共制第二套人民幣

      1955年,正值新中國國民經濟恢復、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時期,第二套人民幣開始發行。其票面圖景具有豐富的時代特征———采用漢、蒙、維、藏4種民族文字,中國人民銀行名稱為魏碑“張黑女”碑體(這成為以后中國人民銀行通用標準字體),5元票和10元票分別以民族大團結和工農聯盟為圖景,其余則以革命圣地、生產和交通運輸工具、能源設施為圖景,表現了社會主義建設新貌和中國革命歷程。

      第二套人民幣從1950年開始設計,至1953后完成并試制,其與第一套人民幣兌換率為1:10000。

      張書裔告訴記者,由于歷史原因,1955年流通的第二套人民幣中10元、5元、3元、1元均由當時的蘇聯代印,5角、2角、1角和5分、2分、1分由我國自己印制。1961年和1962年,我國分別印制了1元和5元新版本,蘇聯代印的“五三版”3元、5元和10元票于1964年4月14日回收,同年5月15日停止流通。


      張書裔說,第二套人民幣中10元面值票因發行量少而最難收集,也具有較高收藏價值。而3元面額票因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唯一發行過的3元面額人民幣,是根據蘇聯貨幣———盧布的特點印制,因在中國并不適用,此后也不再印制。

      第三套人民幣亦有珍品

      1962年開始發行、流通時間達長38年的第三套人民幣,陪伴了1960年代至1990年代四代人的成長,其中的硬幣目前還在流通使用。

      這套由我國自行設計、使用自己研制生產的印鈔專用設備和固定水印鈔票紙印制的人民幣,較第二套票面尺幅小,面額結構更加合理,紙、硬幣品種豐富,票面圖景展現了社會主義建設新成就,也標志著我國印鈔造幣工業進入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新時期。

      第三套人民幣中,有多個年份版本的1分硬幣發行。

      “1961年版的1分硬幣,當時發行方向就是國外收藏市場,所以這年制造的1分硬幣國內從沒有流通過?!甭爮垥岬莱鲞@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也就不難明白為什么發行量很大的1分硬幣也會那么值錢。

      談到河南汝州藏友的兩張1角人民幣,還有一段故事。第三套人民幣中的“棗紅一角”,發行時間是1960年,票面主體為棗紅色。發行之初,細心的人們發現“棗紅1角”券面圖案中的人物自左向右前進,這在當時“路線”之爭甚囂塵上的年代,犯了嚴重的“右傾”錯誤。因此“棗紅1角”沒怎么流通就遭到嚴苛的回收銷毀,存世量驟減。

      而這個錢幣上的“路線錯誤”卻使“棗紅1角”在今天成為收藏界的寵兒,集萬千目光于一身,已成為各路藏家奮力尋求的珍品。

      為挽回“棗紅1角”的錯誤而隨后發行的是“背綠1角”。但因這枚1角鈔票由于當年發行的2角紙鈔背面顏色都為綠色,在交易過程極易造成混淆,故僅使用了14個月便也遭回收,由此成為歷史上流通時間最短的紙幣。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