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文史專家稱《三國演義》的作者是金華人蔣大器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4-12
      金華人蔣大器給《三國演義》最古老的刻本寫過序有可能是他使了“障眼法”,假稱羅貫中是作者

      作為元明清小說的集大成者,《三國演義》的作者究竟是誰?

      對于這個問題,絕大多數人可能都會脫口而出:羅貫中嘛。但是對于這個說法,幾百年來,學界一直都存有爭議。

      關于《三國演義》的作者,一共有6種不同的說法。其中,生于500多年前的“金華人蔣大器”,也是其中呼聲頗高的一位。

      支持這個說法的頭號“粉絲”,是已故的湖北大學中文系教授、著名文史專家張國光。他在自己撰寫的《< 三國志通俗演義> 成書于明中葉辯》里明確提出,曾為《三國演義》最古老刻本寫過序的金華人蔣大器,很有可能就是作者本人。

      蔣大器真是《三國演義》的作者嗎

      歸納一下張國光以及其他支持這個觀點的學者的說法,“蔣大器是《三國演義》作者”一說,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論證:

      論證一:保存了一百多年的書稿,為何不交代來源?

      根據張國光的考證,蔣大器是在1522年左右給《三國志通俗演義》作的序。如果羅貫中真是小說作者的話,蔣大器作序時離羅貫中去世,已經有一百多年了。而此前,從未有過類似的《三國演義》刻本出現。

      專家的疑問是,這么大一部書稿,經過一百多年才問世,是怎樣保存下來的呢?又是經過何種渠道,落入蔣大器之手的?這兩個頗有價值的關鍵問題,作序的蔣大器為何不詳細交待?

      論證二:為什么在蔣大器之前,從沒人提及過羅貫中?

      蔣大器在序言中寫道:“書成,士君子之好事者爭相謄錄,以便觀覽,則三國之盛衰治亂,人物之出處藏否,一開卷千百載之事,豁然于胸矣?!?br/>
      如果“書成”是指羅貫中此書寫成時,那為什么在蔣大器之前的一百多年時間,一直沒有人肯定地說過,就是羅貫中寫了《三國志通俗演義》。甚至,連一丁點提到過這本書的文獻也找不到?

      論證三:蔣大器與羅貫中相差一百五六十歲,為何兩人對小說的理解完全一致?

      在蔣大器序文的后一部分,蔣大器寫了他對于小說主題思想的闡述、故事線索的勾勒以及對書中正面反面人物的評價,這些與小說內容完全合拍,簡直就是作者對小說的一番“自我介紹”。

      而以一個“讀者”的身份,來歸納這部近百萬字的長篇巨著,且“歸納”得與正文完全一致,工程量著實浩大,對小說內容、架構、細節的揣摸和捕捉的功力,不可謂不高。

      專家的疑問是:蔣大器對小說的理解,為何會與作者如此的一致?

      稱《三國演義》作者是羅貫中

      是蔣大器的“障眼法”

      通過以上三個論證,自然會出現一個問題:既然蔣大器就是原書的作者,他為什么不直接說明,而要在序言中稱其作者是“羅貫中”呢?

      對于這樁“版權疑案”,山東師范大學教授王艷是這么解釋的:

      在蔣大器那個年代,這類話本小說還屬于“街談巷語”,難登大雅之堂。元明時期,整個社會對小說作者不重視,寫作詩詞和散文的文學家更有地位。小說作者們對自己的“知識產權”避之猶恐不及,大都選擇隱姓埋名。蔣大器在寫好《三國演義》后,所施的種種“煙幕彈”和“障眼法”,也就不難理解了。

      蔣大器何許人也

      蔣大器,別號庸愚子,金華人,明代中葉成化十一年(1475年)始任大名府??h主簿。根據有關史料推算,其生卒年為1455年和1530年。

      蔣大器曾經寫過一篇序言,出現在明代嘉靖壬午年(1522年)的《三國志通俗演義》的古刻本卷首,這是現存最早的《三國演義》刻本,也是后代各種《三國演義》版本的祖本。

      學者們通過研究認為,此書的撰成,確切的時間,應當在明代中葉。而為此書寫序的蔣大器,極有可能就是其真正作者。

      《三國演義》是集體創作

      “沒有直接的史料說明,蔣大器就是原作者,但他對《三國演義》的貢獻是確實存在的?!闭銕煷髮iT史碩士生導師龔劍鋒說,他不認可“蔣大器是《三國演義》作者”這種觀點,但是蔣大器在刻本中,對原稿的刪減、編排和潤色的編輯工作,是被學術界所認可的。

      龔教授認為,《三國演義》的產生,從一千多年前的史實、史傳,再到后代的口頭傳說、雜劇、平話等,經過世代積累,內容逐漸豐富。從這個意義上說,《三國演義》是一部集體創作的文學作品。

      也許在更有說服力的史料出現前,《三國演義》的著作權疑案還有解不開的謎團,但是對于《三國演義》的誕生、流傳直到成為傳世名著,功勞簿上永遠有著蔣大器的名字。

      為什么要懷疑

      羅貫中是《三國演義》的作者

      羅貫中的生平不見史傳,一些零星的記載也相互矛盾,說他是錢塘人、太原人、東平人的都有。之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猜測,羅貫中不是《三國演義》的作者,除了其“名不見經傳”之外,最大的疑點還在于他生活的年代。

      據中國文字博物館首任館長、著名學者馮其庸考證,羅貫中大約生于元朝元貞元年(1295年),死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活了85歲左右。這一說法是根據權威材料《錄鬼簿續編》等確定的,基本上已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可。

      蹊蹺的是,在《錄鬼簿續編》這部介紹文人墨客生平、代表作的書稿中,只介紹了羅貫中寫過一些雜劇、樂府及謎語,對于其小說上的作品只字未提。

      而最讓人不解的是,在著于元代的《三國演義》小說文本中,卻發現了不少明代洪武以后乃至明中葉才出現過的兵器和詩文。

      疑點一:對于兵器的描寫

      三國時期還是冷兵器的時代,但《三國志通俗演義》中,那卻是個冷、熱兵器并用的時代,書中多處提及火器,還有很多處對火炮和地雷具體生動的描寫。

      諸葛亮“二出祁山”時,小說中寫道:“且說孔明在中軍,量城中無備,大遣云梯而進。令三軍鼓噪吶喊相助。云梯車上載著連珠炮、九霄炮、碗口統、一窩蜂、大將軍、呂公車各色火炮,齊舉打城,猶如天崩地陷,山崩海嘯,唬得那城內居民,亡魂喪膽?!?br/>
      在諸葛亮“七擒孟獲”等章節中,作者對火器更是連篇累牘,大寫特寫。

      根據《明史兵器》、《明史紀事本末》、《武備志》、《中國軍事史》等記載,這種種火炮與地雷,絕大部分都是明代才開始發明創造的,羅貫中生活的元代不可能存在。

      疑點二:小說中的一些詩文

      在“孔明秋風五丈原”一節中,列有歷代十幾位名人文士贊頌諸葛亮的詩文,最后竟然出現了一首“后尹直贊孔明曰”的詩。

      這個叫尹直(1427-1511)的人,是江西泰和人,明代景泰五年(1454年)進士,他出生那年,羅貫中已經去世48年了。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