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尼西黑陶:拿捏兩千年的藏族工藝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4-07
      距離云南香格里拉縣城30公里處有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落——湯堆村,隸屬于迪慶州尼西鄉,曾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這里不僅保留有古樸的藏族民風,還傳承著有2000多年歷史的民間黑陶制作工藝。

      作為藏族文化的象征,黑陶制品在藏族聚居區被廣泛地使用。在金沙江、瀾滄江流域,考古學家曾發現2000多年前的黑陶器皿。2000多年來,藏族的民間藝人孜孜不倦地用雙手傳承著悠遠的黑陶文化。

      6日,記者走進了湯堆村,只見群山環繞,桃花盛開,星星點點的農舍點綴其間。

      在黑陶大師孫諾七林的家兼制陶作坊,屋檐下有道獨一無二的紅白色瓷磚鑲嵌的花邊,這是因為孫諾七林家超過四代人均從事黑陶制作,村里的黑陶工匠幾乎都是他家的“徒子徒孫”,所以村里人給他家做了個特殊的標識。

      爬上孫諾七林家窄窄的木樓梯,只見陽光從狹小的窗口打進來,一位小伙子正盤腿坐在窗下捏泥巴。沒有水盤、沒有電動馬達,就在三塊疊起的錐形木盤子上轉著捏泥巴,轉著轉著就捏出一個圓圓的瓶口,然后再用木片把壺口處的泥巴拍平。小伙子是孫諾七林的孫子拉茸初稱。與拉茸初稱一墻之隔,爺爺和叔叔洛桑恩主正在里間做藏八寶的黑陶壁飾,一樣的坐姿、一樣的工具。

      孫諾七林介紹說,尼西黑陶至今仍然使用世代相傳的古老工藝制作和燒制而成,從采集陶土到陶品的問世大約需要一個月。黑陶的原料位于兩公里外,一種是分布于地表之下的紅色黏土,另一種為灰白色的粉狀土。調合好的陶土需要不斷地捏、錘、敲、打使之成型,最后架起松柴點火燒30分鐘左右,再于木渣堆里悶上30分鐘,黃褐色的泥土就會魔術般地變成黑色。

      孫諾七林說,與宜興紫砂陶、建水紫陶相比,香格里拉黑陶顯得有點“土”,但它的價值就在于質樸與純手工制作。隨著時代的發展,拉土、舂泥等輔助工序可以借助拖拉機等機械完成,但塑形等主要制作過程一定要靠手工,這樣才能保證黑陶制品的品質。

      談及做黑陶的“訣竅”,一旁的洛桑恩主說:“做黑陶最難的是雕花,但心靜就是訣竅。拍、打、切、削陶泥的時候,心中不能有絲毫雜念,只要一心想著做出最好看的黑陶就行?!?br/>
      洛桑恩主從父親那里繼承了黑陶制作的手藝,已經在作坊里渡過了14個春秋,并希望黑陶技藝可以一代代傳下去。

      據介紹,湯堆村180余戶中約有80戶從事黑陶制作。該村手工制作的黑陶制品有100多個品種,大部分是生活必需品,如燉煮肉類的土鍋、酥油茶壺、土奶瓶等。目前,每年從這里銷售出的黑陶制品有2萬多件。除了在云南的香格里拉、德欽、麗江,西藏的芒康、左貢和四川的稻城、德榮等藏族聚居區暢銷以外,這些黑陶制品在中國其他省市也頗受歡迎,甚至遠銷國外。

      黑陶是中國古老的文化藝術結晶,興起于公元前2500年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龍山文化。這種純手工制作黑陶制品的特點是黑、薄、光,在不同光線下能呈現紫、靛、銀等色澤,有“黑如漆、光如玉”的美譽。(完)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