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傳“荊軻墓”實為罕見高級漢代大墓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4-05]
考古人員一年多的發掘與研究表明,陜西省藍田縣世代相傳的“荊軻墓”實際上是近年來少見的高等級漢代大墓,而宦者俑與皇室官印的伴出則說明墓主人身份應與皇家有關,其地位當不在王公以下。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為配合由陜西省交通集團建設公司投資興建的西安至商州高速公路,2009年9月開始對建設用地范圍內進行考古鉆探,發現3處史前遺址,4處古代墓葬群,共計70余座古墓葬,藍田縣華胥鎮支家溝村大墓即是其中之一。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段毅介紹,支家溝漢墓位于陜西藍田華胥鎮支家溝村西北約500米處,地處灞河東北之二級臺地上,河流在此從東南折向西北,對墓葬所在地形成環抱之勢。從風水理論來看,整個墓園之北為驪山山脈,南與白鹿原隔灞河相望,發掘前地面仍保存近10米高的覆斗狀封土,世稱荊軻墓,令人肅然起敬。
鑒于支家溝墓巨大的形制及其重要性,在發掘伊始即請相關專家現場論證,制訂出較為詳細的發掘計劃。段毅說,在解剖封土過程中竟然發現了祭祀坑,出現了少量動物骨骼、木炭、紅色漆皮與銅飾件以及箭鏃、封泥等,為了解整個墓葬的構筑方式與過程提供了極其珍貴的資料。
經科學考古發掘發現,支家溝大墓是長斜坡墓道豎穴土壙墓,平面略呈“甲”字形,全墓由墓垣、封土、墓道、前室、封門、后室等幾部分組成,呈現明顯的漢墓特點。再根據出土的漢代宦者俑、男女俑等墓葬特點,專家們一致認為這是一座近年來少見的高等級漢代大墓,其墓主人身份很特殊。
段毅說:“讓人意外的是,在發掘早經盜擾的墓室時,除了出土男女俑和身涉皇家的宦者俑外,還發現了經火焙燒后十分堅硬的‘內者令印’封泥?!畠日吡钣 枪芾砘适业墓儆≈?,它的出土進一步證明墓主人身份很特殊,至少是西漢時期高等級貴族,地位應在王公以上,為研究漢墓制度提供了重要資料?!?br/>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