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藝術品證券化風潮四涌 藝術品股票一月暴漲621%天然粉鉆昨日上市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3-29
      要數最近當紅的股票,非天津市文化藝術品交易所新推出的兩只藝術品股票莫屬。從1月26日《黃河咆哮》和《燕塞秋》以1元/份的價格進行申購,到截至2月25日收盤,剛好1個月的時間里,《黃河咆哮》報收6.21元,月漲621%;《燕塞秋》報收5.75元,月漲575%。

    如此火爆的行情,徹底開啟了藝術品金融化的風潮。如果說普通投資者在去年7月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推出中國首個藝術品資產包時,還是一種觀望謹慎的態度,那么,在經過去年全國秋拍全面火爆后,藝術品市場進入“億元時代”的同時,藝術品“份額化交易”試水得到熱烈的反應。

    嘗到甜頭的天津市文化藝術品交易所,本月23日一口氣又推出了8個藝術品上市,25日開放申購。這次除了7幅白庚延的山水畫外,上市的還有一顆4.34克拉的天然粉色鉆石。

    “份額化交易”開啟了藝術品金融化風潮,但這也是一個高風險的全新投資領域,藝術品股票是投資還是炒作?業界有不同的看法。

    像買股票一樣投資藝術品

    1月26日,兩只藝術品交易品種在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正式上市。這兩只交易品種分別是《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與《燕塞秋》,均為天津山水畫家白庚延的作品。其中《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份額簡稱《黃河咆哮》,份額代碼“20001”,上市總價600萬元?!堆嗳铩?,份額代碼“20002”,上市總價為500萬元。這兩件藝術品份額均以1元/份的價格進行申購,1月26日開盤當天便漲至2.16元/份。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截至2月25日收盤,《黃河咆哮》報收6.21元,月漲621%,市值從600萬元達到3726萬元;而《燕塞秋》報收5.75元,月漲575%,市值從500萬元漲到了2875萬元。25日在8只藝術品新股上市的利好推動下,《黃河咆哮》和《燕塞秋》當天都暴漲15%。

    如果說在拍賣場上,舉牌競拍藝術精品的都是大戶,那么在股票市場上,就是眾多的散戶湊錢購買了《黃河咆哮》和《燕塞秋》,操作模式就是與股市類似的“藝術品份額交易模式”———將份額標的物等額拆分,拆分后按份額享有的所有權公開上市交易的方式。

    假如一件藝術品市場價格為1000萬元人民幣,那么就可以將它分成1000萬份份額,按每份份額1元申購。投資人可以參與藝術品上市前的發行申購,持有藝術品的原始份額。假設不計傭金,如果投資人以市場價格1元/份購買3000份份額,當投資人以市場價格1.5元/份賣出全部份額時,投資人可獲利1500元;當投資人以市場價格0.5元/份賣出全部份額時,投資人即虧損1500元。

    對于這兩只藝術品股票的暴漲,有分析認為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當前樓市和股市不是十分景氣,部分資金尋找新的投資渠道,而藝術品份額交易由于具有炒股一樣的特性,很快便吸引了各路資金的參與;二是去年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火熱讓一些投資者對藝術品產生了投資興趣,看好藝術品今后的行情,但由于沒有較大的資金購買一件藝術品真品,這種情況下,天津文交所推出的藝術品份額交易無疑是一個投資通道。

    有了這么一種模式,原先普通市民對投資價值五六百萬元的藝術品想都不敢想,現在通過藝術品份額交易,普通市民也有了投資高端藝術品的機會。玩法也很簡單,目前天津文交所與招商銀行合作,要參與該所的交易,只要持有招行一卡通金卡或金卡以上級別的銀行卡和網上個人銀行專業版,就可像買股票一樣投資藝術品。但招行金卡的資金起點要求是5萬元,目標客戶是資產在千萬元以上的客戶。

    藝術品“證券化”風潮四涌

    事實上,天津文交所并非第一個推出藝術品投資產品的機構。早在去年7月,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就推出了全國第一份“楊培江藝術品資產包”;緊隨其后的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在去年12月也推出一份“黃鋼藝術品資產包”;正在籌建的中國文化產權交易所也加緊了步伐。雖然同樣做的都是藝術品“證券化”的事情,但各個交易所具體的藝術品份額交易模式卻又多有不同,直接影響了產品的銷售情況。

    作為中國首個藝術品資產包,“楊培江藝術品資產包”就沒有獲得《黃河咆哮》和《燕塞秋》那樣的業績。它配置了中國畫家楊培江的4幅油畫及風格唯美的8幅宣紙彩墨作品共計12幅,市場估價約在600萬元,但僅以240萬元的價格進行發行。經過了半年多的運營之后,最初想象的火爆場面并未出現。最初以2000元一份的價格發行的楊培江作品,目前已經漲到了2600多元,雖說價格漲幅超過30%,但是實際交易量卻并不盡如人意,基本上每日的交易量都在個位數、十位數左右徘徊。

    去年12月,深圳文交所又推出齊白石、傅抱石的兩個資產包,借助大師的名氣以及剛剛上線運營的網上新系統,這才在“場面上”有些起色。

    而緊跟其后的上海文交所,去年12月12日推出的是“藝術品產權組合1號黃鋼藝術品”,包括黃鋼一個系列兩個主題的作品“經版紅星和箱子系列”以及“經版菩提樹系列”,發行數為2500份。

    在藝術品份額化創新方面,上海文交所嘗試將藝術展示和定價交易合二為一的虛實雙重交易展示模式,將展示作為交易定價的第一階段,將交易作為展示的結果,力圖改變目前藝術品市場展示與交易分離,專業作品與投資人分離的局面。

    天然粉鉆昨日上市

    有了《黃河咆哮》和《燕塞秋》兩個“帶頭大哥”,25日上市的有8只藝術品股票。

    其中,市值最高的是份額簡稱“天然粉鉆”的天然粉色鉆石,上市總價為2400萬元,也是國內首個上市的珠寶玉器。羊城晚報記者在其藝術品發行說明書上看到,這顆數量稀少的濃彩粉色鉆石,經GIA鑒定,重量達4.34克拉,凈度良好達VS2標準,拋光完美。天然的紅色鉆石十分罕見,只在世界上少數幾個礦區產出,開采難度極大,程序復雜,平均100噸金伯利巖僅可獲得雕成1克拉鉆石的原石,制作成一顆粗鉆的成功率只有幾百萬分之一。而打造一顆質優的鉆石,原石磨損最少達一半以上,切磨成寶石級鉆石的比率又僅占20%。據專業統計,一顆鉆石,從它的開采、分選、加工、分級、銷售,到購買者手中,約涉及200多萬人。天然粉色鉆石由于其形成條件比普通鉆石更加苛刻,因此更加珍貴、稀有,長期以來都被行家視為珍品,被寶石收藏家視為世上最美麗的寶石。

    在拍賣場上,粉色鉆石同樣是個寵兒。去年11月29日,在香港佳士得珠寶首飾的專場拍賣中,14.23克拉、方形濃彩粉紅色VVS2鉆石戒指“完美粉紅”(The Perfect Pink),以近1.8億港元的高價落槌,成為亞洲區迄今為止成交價最高的珠寶拍品。

    在天津文交所上市的這顆粉鉆,南非出產,由比利時資深鉆石技師耗時三個月精心打磨而成的。雖然不能進入頂級巨鉆的行列,卻也無疑是寶石中的珍品。發行總數一共2400萬份。

    同時上市的另外7只藝術品股票,均為白庚延的山水畫。其中山水畫《噴薄風雷河漢落》上市總價最高,達500萬元,發行總數500萬份。其他6只藝術品股票,上市總價均400萬元。

    據《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暫行規則》,目前可在文交所發行上市的藝術品還包括書法、雕塑、工藝美術品、金屬器、陶瓷、古代家具、綜合藝術品及其他藝術品,總計9大類。據悉,目前參與文交所網上藝術品征集的數量已經超千件。

    《黃河咆哮》《燕塞秋》貴得離譜?

    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要正確認識藝術品股票的風險。以《黃河咆哮》和《燕塞秋》為例,由于自2月15日以來出現連續漲停,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認定其屬于異常波動,于2月21日對這兩只股票實施臨時停牌。

    羊城晚報記者在天津文交所網站找到《黃河咆哮》和《燕塞秋》的兩份藝術品評估鑒定報告。根據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出具的評估鑒定報告,《黃河咆哮》現階段的市場價值約為800萬-1100萬元人民幣,未來市場價值預期可望達到2000萬-3500萬元人民幣;而《燕塞秋》現階段的市場價值約為650萬-900萬元人民幣,未來市場價值預期可望達到1100萬-2200萬元人民幣。

    而中華民間藏品鑒定委員會天津分會的藝術品鑒定證書上,《黃河咆哮》的評估價是2300-3500萬元人民幣,《燕塞秋》的評估價是1700-2600萬元人民幣。

    但截至2月25日收盤,《黃河咆哮》的市值已達3726萬元,《燕塞秋》也有2875萬元,均遠遠高出兩個專業機構的估價。

    最能反映畫家行情的還是拍賣場,羊城晚報記者在雅昌藝術網上查詢到,白庚延作品在拍賣場上的最好成績,是去年12月4日在北京保利拍出的《千峰接云圖》,成交價392萬元。他也是在去年秋拍才進入“百萬元俱樂部”的,另外兩幅百萬元級別的畫作,都是去年12月11日在天津鼎天拍出的,其中排名第二貴的《巍巍太行》成交價198萬元,排名第三的《山昏塞日斜》成交價176萬元。有人說,如果有兩三千萬元的資金,在拍場上已經可以購買到傅抱石、李可染的上乘之作了。

    雖然藝術品金融化的趨勢無法阻擋,但對于藝術品股票是投資還是炒作?業界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投資派認為,過去藝術品市場只局限于兼具專業知識和財力者進入交易,是個小眾市場?,F在這種新方法有利于更多人介入藝術品市場,讓藝術品投資從小眾變成大眾。盡管買的僅僅是整件作品的部分股份,但也會促使購買者去深入了解藝術。

    而炒作派認為,文物藝術品金融化,過分強調其在資本市場上的作用,會在某種程度上進一步割裂藝術與大眾的關系,讓藝術淪落為金融炒作的工具,到頭來市場泡沫產生,藝術消費低迷不振,得不償失。以美國電影票房期貨為例,很多人都認為這能為電影產業帶來新的活力,但美國電影協會是極力反對的,因為資本直接介入電影創作,很容易讓電影被資本左右。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