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航天集郵文化周”在北京開幕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3-25]
北京3月24日電 (記者 孫自法)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與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及俄羅斯獨聯體事務、俄僑和國際人文合作署共同主辦的“中俄航天集郵文化周”,24日在北京俄羅斯文化中心開幕,旨在展現航天文明,科普航天知識,豐富航天文化,促進中俄兩國科技文化交流。
2011年是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完成人類首次載人航天飛行50周年,也是中國航天事業創建55周年。為紀念中俄航天和人類探索太空征程中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在航天文化領域擁有豐富資源、深厚積淀、優秀傳統的中俄兩個航天大國攜手推出“中俄航天集郵文化周”系列活動。
開幕式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元勛、資深航天專家孫家棟向俄羅斯宇航員帕達爾卡贈送“嫦娥二號”衛星模型,帕達爾卡回贈了俄宇航員陶瓷塑像及宇航員簽名合影,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副會長劉佳維向國際集郵聯合會航天集郵分會會長羅金•伊戈爾贈送了剛剛出版的《中國航天題材郵集精粹》。
作為“中俄航天集郵文化周”的重頭戲,中俄航天集郵展覽是兩國首次舉辦以航天題材為主要內容的專題集郵展覽,參展作品共計86框18部郵集,俄方提供24框,中方提供62框。俄方參展郵集包括《太空郵局——從“禮炮號”到“和平號”》、《載人飛船》、《國際空間站》等;中方參展郵集包括《從空間探測初期到中國太空郵件》、《人類飛向太空的努力》、《神舟飛船及其太空飛行封》等。
這些參展郵品代表著目前兩國航天集郵的最高水平,方寸之間充分展示出中俄兩國以及世界航天發展的科技成就,反映、記載了大量歷史資料和航天知識,既是對人類創造航天文明的追憶和紀念,也是普及航天科技知識、暢想航天未來發展的有益嘗試。
出席開幕式的中俄航天界人士表示,兩國航天科技工作者以聯合舉辦集郵展覽的形式共同展現人類航天文明,科普航天知識,促進航天文化交流,助推航天事業發展,必將對兩國在航天科技領域深化合作產生積極影響,并為增進兩國傳統友誼作出貢獻。(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