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人民日報:“司母戊鼎”更名之思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3-22
      改擴建后的國家博物館,日前終于掀開面紗,開始對散客開放。在為國博新貌感嘆的同時,細心的觀眾卻注意到了另一個細節:鎮館之寶“司母戊鼎”已悄然更名為“后母戊鼎”。

      對這件國之重器的傳奇歷史,許多人耳熟能詳——1939年于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出土、一經出土便引來不法商販和日本人的垂涎、幾經波折斗智斗勇才留在了河南、在許多國寶遷往臺灣時卻因為其體態的“巨大”安然無恙地留在了大陸。

      “司母戊鼎”的命名,公認是郭沫若先生所為?!八灸肝臁奔礊椤凹漓肽赣H戊”。另一著名學者羅振玉也曾認為:“商稱年曰祀又曰司也,司即祠字?!边@一命名也獲得了學者們的普遍認同。但后來也有文字學家提出,“司”字應作“后”字解,因為在古文字中,司、后是同一個字。于是在此后出版的《辭?!穼Α八灸肝於Α弊髁诉@樣的描述:商代晚期的青銅器,鼎腹內有銘文“司母戊”三字(或釋“后母戊”)。是商王為祭祀其母戊而作。

      理論上,這兩種解釋都是沒有問題的。這次把“司”改為“后”,實際上是否定了從前把“司”理解為“祭祀”的說法。大部分專家認為“后母戊”的命名要優于“司母戊”,其意義相當于“偉大、了不起、受人尊敬”,與“皇天后土”中的“后”同義。改為“后母戊”,意思相當于:將此鼎獻給“敬愛的母親戊”。


      不過,部分學者雖然認同新的名稱,但覺得改名成本較高,涉及問題多,所以持保留態度。對于大眾來說,容易產生疑問的則是:這么一個國寶級文物名字變更,是否需要有一些程序?是否需要經過專家集體論證、權威部門召開新聞發布會?

      在考古界,給文物定名有兩種形式:一是文物發現后,召開學術座談會,二是學者們在學術刊物發表文章公開討論。在討論后,達成共識,名稱便被廣泛采納。換句話說,在很多時候,文物的命名并非要召開專門發布會。所以,國家博物館重新開館,對大鼎更名,也屬正常。他們應該已經廣泛征求考古學家特別是古文字學家的意見,才做更名決定的。

      盡管如此,對一個知名度很高的文物進行更名,還是應適當考慮大眾的感受。業內人所共知,外界卻未必知曉,有關部門還是應及時做一些解釋工作,讓科研成果更好地普及,避免引起誤解、誤讀。楊雪梅(本報記者)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