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侯南港鄉村祠堂藏30多幅名家題刻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3-22]
一個鄉村祠堂,竟藏有30多幅名家題刻,其中不乏陳寶琛、林森、薩鎮冰等人墨寶。這個祠堂究竟有什么魅力,讓眾多名家留下墨寶?記者昨日前往閩侯南港江山陳氏祠堂一探究竟。
鄉村祠堂刻有30多幅名家題刻
該祠堂位于南通鎮陳厝村,當地因原多產芹,所以又名芹洲。祠堂面積2300多平方米,三進布局,規模宏大,保存完好。尤其是祠堂內的30多幅名家題刻,都是陳寶琛、林森等名家手筆,這在別的祠堂極難見到。
在陳厝江山陳氏理事會理事長陳發堯帶領下,記者探尋了祠堂內的寶貝。祠堂內柱礎都是大青石雕刻而成,而名家題刻大多刻于此。在一根青石柱上,記者發現了清太傅陳寶琛墨寶,“閩學魯郡遺薰德海濱猶古處,江潮衡宇接溯源潁水本同宗?!薄斑@是說榕城是海濱鄒魯,有文化底蘊?!标惏l堯說。
祠堂正門有一副楹聯,出自民國福建省長薩鎮冰之手,另外,還有海軍部次長第二艦隊司令陳紹寬、海軍名宿陳季良的墨寶。記者還發現,祠堂匾額也大多出自名人之手,有國民黨元老于右任、劉建緒等。除此之外,還有書畫家沈覲冕、孟琇棠等人的墨寶。祠堂內共有楹聯、匾額等30多處,大多出自清末民初名人名家之手。
為何刻有30多幅名家手跡
據陳發堯介紹,祠堂刻有30多幅名家題刻,主要是因為陳氏子孫人才輩出,曾出過戶部侍郎陳璧、孫中山先生的親密戰友陳明鐘等人,這些陳氏子孫交游廣闊,因此留下了不少名人名家的題刻。閩侯縣博物館館長曾江介紹,江山陳氏祠堂清代和民國時曾幾次重修,可能主持重建工程的鄉賢很重視,特意邀請名家題字,所以留下了這么多題刻。1992年,江山祠堂被列為閩侯縣文物保護單位。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