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當代陶瓷”能否再造當代藝術神話?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3-21]
中國南方拍賣市場將首次“試水”現當代陶瓷藝術品
即將于12月6日在廣州東方賓館舉槌開拍的“中國嘉德2009廣州冬季拍賣會”上,“中國現當代陶瓷藝術專場”成為焦點之一。據了解,這是中國南方首場現當代陶瓷的拍賣專場。上拍的69件拍品,涵蓋新中國建國60年來多個重要的陶瓷藝術發展階段。
自中國嘉德于2008年在北京的春拍首設現當代陶瓷專場以來,現當代陶瓷開始屢屢出現在各大拍場上。綜觀2008、2009年兩年的現當代陶瓷拍賣,能夠發現除了不斷創出拍價紀錄之外,一個較受追捧、保持了穩定的市場價格的藝術家群落也隱隱浮現。那么當下現當代陶瓷的收藏條件是否已經成熟?它的“身份”和藝術價值是否已經到了應該重新評價的時候?
“文革瓷畫像”估出600萬元天價
在今年廣州嘉德冬拍上,現當代陶瓷的壓軸拍品是已故中國陶瓷肖像畫一代宗師吳康在1967年創作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五偉人》肖像瓷板畫。包含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及毛澤東在內的五位領袖。這套被專家認為是新中國陶瓷藝術史上的標志性作品,估價達380萬~600萬元。
吳康是瓷畫像創作領域具有標桿性質的人物,尤以領袖肖像見長,造詣深厚,堪稱一代宗師。他13歲從師學藝,17歲成功繪制出中國第一張彩色瓷畫像。在幾十年的藝術實踐中形成了特有的畫風。他創造性地采用西洋油畫與攝影藝術相結合的絕技手法,用明暗適宜的筆調來繪制肖像,使之色彩分明,惟妙惟肖。吳康在新中國成立前曾為蔣介石畫過瓷像,成立后一直承擔為國家繪制毛主席及國家領導人肖像瓷畫的任務。目前吳康生前創作的單件瓷畫像拍賣價最高已達百萬元之巨。
在此次拍賣會上,與“五偉人”類似的還有景德鎮藝術磁場創作于1958年的《集體農場》、1975年的《入黨》。業內人士指出,“五偉人”等作品的高估價給出的一個暗示是:在現當代陶瓷的收藏中,具有強烈時代特征,承載了中國人獨特的歷史記憶的存世作品,由于其稀缺和不可復制性,將成為收藏界追逐的熱點。這可以與“文革美術”近年的不斷升溫相類比。
專家提點:重點關注“藝術陶瓷”
文化學者、廣東巨慧文化董事長閔櫟曉博士指出,對于“現當代陶瓷”的收藏,應當重點關注“藝術陶瓷”。而選擇藝術家的眼光尤為重要。一般來講,現當代陶瓷的中堅創作群體,一是我國解放以來先后被授予技藝高超的老藝術家、國家級和省級大師、教授稱號的陶瓷藝術家,比如此次上拍的吳康、王步、戴榮華、趙惠民、熊聲貴等,這些著名藝術家在藝術界和收藏界有很高的名望,其藝術創造個性鮮明,視野開闊,手法老辣,藝術價值極高;還有一大批高級工藝師和年輕的工藝師,以及雖沒有職稱但系出陶瓷世家并對某一方面有特別擅長的陶瓷藝術家,作品也具有很大潛力。
此外,“學院派”也迅速崛起,這些人以景德鎮陶瓷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浙江美術學院、湖北美術學院的師生為主,其中不少有在國外留學的經歷,他們在周國楨、陳淞賢、李政、譚暢等陶瓷藝術家和教授的影響下,對當今國外的現代陶瓷新理念、發展潮流十分了解,開展了許多新的理念、流派、特點的探索性創作。
“厚古薄今”非正確收藏心態
民國藏家就偏愛“當代陶瓷”
在中國的拍賣市場上,古陶瓷向來與國畫、油畫并稱為三大主力品種。近年隨著國內收藏市場的繁榮,中國古陶瓷不斷創下數千萬甚至過億元的天價。但漸趨嚴重的古陶瓷仿制之風,以及不斷“升級”的仿制手法和技術,令古陶瓷的真偽甄別越來越難,影響到了不少藏家的收藏心態。廣州嘉德文化藝術中心主任陳玲玲表示,由于數量稀少,加上流轉較慢,事實上真正的精品古陶瓷,目前出現在市場上的幾率并不高,這從每有精品出現往往能創下拍價紀錄的現象中便可窺得一斑。對于越來越龐大的收藏群體來講,從目前的價位來看,現當代陶瓷仍處于“洼地”,有相當可觀的可選擇空間;從發展前景來講,作為新興的收藏門類,它的潛力相當巨大;而從藝術性上來講,現當代陶瓷作品中呈現出來的豐富性和多元化,在一些方面其實已經超越了古瓷。
陳玲玲說,近代鑒藏大家趙汝珍當年就曾說過,清末民初時期的中國鑒藏界,很多人看重的是景德鎮當時的一批優秀陶瓷藝人燒制的、帶有很強創新色彩的作品,而康乾時代的所謂官窯瓷器,在當時并不為人所推重。
閔櫟曉也表示,隨著中國現當代油畫及國畫在近幾年來被海內外藏家所熱捧,尤其是中國當代單幅油畫作品不斷拍出幾千萬元級別的天價紀錄之后,中國現當代藝術的概念已日益被藏家所關注,因此同樣作為美術范疇的中國現當代陶瓷藝術勢必緊隨其后,增值空間極為值得期待。
瘋狂上漲暫不現實
需擺脫工藝品觀念
記者了解到,在近兩年的拍場上,現當代陶瓷一直保持了相當優異的表現,在嘉德、瀚海等已經舉行的數次專場中,成交率大多保持在75%以上。在今年的第二屆景德鎮國際藝術陶瓷拍賣會上,王錫良的粉彩《黃山四千仞》瓷板以300萬元起拍,最后以680萬元的全場最高額落槌成交。
有業內人士指出,雖然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期望現當代陶瓷出現中國當代藝術品前幾年那種瘋狂的擴張和漲幅并不現實,但從幾次拍賣會可以看出現當代陶瓷的藏家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收藏的指導思想,確定了收藏的方向,完善了收藏體系的框架建設,收藏家的逐漸成熟也意味著陶瓷藝術品市場的逐漸成熟。
不過也有專家指出,現當代陶瓷藝術市場的提升仍需克服一些瓶頸。一方面是要擺脫長期以來在人們印象中形成的陶瓷屬于“工藝品”的范疇,引導藏家用“藝術品”的眼光來看待和解讀陶瓷,同時在創作中擺脫“重工”的痕跡,探索更多的表現語言;另一方面,需要克服陶瓷藝術受傳統的書畫影響和傳統制瓷工藝影響過大的局面,在作品中容納更多對社會、對藝術、對歷史、對人類等“宏大主題”進行深度思考的內容,能體現藝術家的人文關懷,凸顯“當代性”,才能進一步向高端收藏市場邁進。(記者卜松竹)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