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收藏投資

    文物證書比"文物"還貴:200元地攤貨變身康熙古物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3-16



      在昨天3·15晚會上曝光的眾多消費黑幕中,還有一項令人印象深刻。如今提到收藏品,人們往往選擇信任權威專家以及那一本本精美的鑒定證書,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一些所謂專家在明知是贗品的情況還能出鑒定證書,只要你肯出錢,一般是文物價格的百分之二。以下是晚會現場記者的調查:

    記者:記者花兩百元錢買的小瓶,經劉老師一鑒定,成了價值20多萬的光緒仿品,身價一下翻了上千倍。沒想到記者一提到開鑒定證書,小繩身價又翻了幾番。

    劉育新:這個花刻劃太好了,是上百萬的東西。

    記者:這下寶貝又老了一百多年,寶貝年代漲了,寶貝的鑒定費用自然也得跟著漲。

    記者:要開到康熙,咱們得多少錢?

    劉育新:最少兩萬。

    記者:開到光緒呢?

    劉育新:八千。

    記者:經過討價還價,記者最終以1600元的價格給小瓶開了證書,上面的年代寫的是清康熙。

    記者在地攤上花200元買的瓷瓶,北京聚寶齋鑒定中心鑒定師劉育新完全能看出是仿品,但出了1600元之后,就成了清康熙年間的古物,身價一下翻了上千倍。晚會結束后,《新聞縱橫》值班編輯就此采訪了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周京南,他說這種用鑒定書換錢的現象在文物界確實存在:

    周京南:開證書好像還沒有什么特別硬性規定,就是確實從事這方面專業的,而且是有據可查、有據可考的這么一個人。古玩大眾收藏熱的興起,催生了一批不太講道德的專家,叫做認驗為真,認偽為優,認劣為精這樣一些專家。而這方面的專家是地方上會出現的比較多。為了利潤所驅使,或者把一些并不好的低檔的東西有意識的抬高價格這是有的,這種現象肯定是百分之百存在。

    周京南:這種事現在還真是不好管,而且國家現好像也逐漸意識到了,包括我們一些文物的收藏其實也遇到這種現象。但是現在有一個不好的地方,因為文物鑒定這個東西,哪怕一些權威機構、一些權威大師也有打眼的時候,這種打眼很難,咱們可能認定是真的,可能專家之間,比如北方和南方專家間的認可可能就會產生偏移,這就很難有一個非常嚴格的規范了。

    對此,北京律師協會招投標與拍賣法律事務專業委員會委員關鑫律師認為,雖然國家對鑒定資質以及鑒定結果沒有明確法律規定,但是如果涉及故意做出錯誤鑒定,應該認定為欺詐:

    關鑫:比如他明確說了你這個東西是真的,然后最后又經過文物鑒定局的鑒定是假的,我覺得他應該承擔欺詐責任,而且是屬于共同欺詐。

    記者:誰跟誰共同?

    關鑫:那就是出鑒定的和那個賣的,所以你看真正的那些文物專家,他是不給你出這些東西的。

    又是一年3·15,我們欣喜的看到眾多不問人知的消費黑幕曝光在陽光之下,但是暴露問題的目的是解決問題,我們期待有關方面對此持續深入關注,能夠早日給消費者一個滿意的答復。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