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3月7日電(許婧)正在上海民族民俗民間博物館展出的《故宮珍藏歷代書畫經典藝術大展》受到市民熱捧,高仿《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等畫作讓觀眾直嘆“一模一樣”、“連霉點、裂痕都看得出”。
據畫展工作人員項磊介紹,此次集中展出的高仿書畫作品約800多幅,年代跨度達1700余年。高仿展品包括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山水畫展子虔的《游春圖》,北宋張擇端、仇英和“清院本”摹本三個版本的《清明上河圖》在此“大團圓”,《韓熙載夜宴圖》、《虢國夫人游春圖》、《簪花仕女圖》等名作更是數不勝數。
眾所周知,古書畫因為在常溫下難以保存完好,越珍貴的畫作越是收藏在博物館的地庫中,普通市民幾乎沒有機會欣賞,即使是很多專家一輩子也很難看全這些精品古書畫。北京故宮博物院科技部主任曹靜樓曾以故宮所藏一幅國寶級的長卷《千里江山圖》為例,這是是北宋畫家王希孟傳世的唯一作品。王希孟在18歲時畫成此畫,不久便去世。作為宋代青綠山水畫的代表作,它開創性地使用了很多礦物質的顏料,畫面顏色極其漂亮,然而,時間長了以后,只要打開畫卷,顏料就會掉落。因此,這一長卷從上世紀70年代起就沒有展出過,已在庫房內“靜養”了30多年。而運用數碼特種技術,依照原尺寸、原樣貌復制,達到95%以上的相似度的高仿品彌補了這些不足,給市民和廣大藝術愛好者提供觀摩的機會。
上海三民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次高仿真藝術展是迄今為止國內規模最大、品種最全、涵蓋博物館館藏歷代書畫文物最多的一次展覽。在獲得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授權后,相關專家將上述博物院珍藏的中國歷代經典畫作進行復制、保存,幾乎都是“一比一”比例呈現在觀眾面前。
值得一提的是,溫家寶總理兩度深情寄語、有望于今年6月份在大陸合璧展出的《富春山居圖》的“完整版”高仿畫作也出現在展覽中。原畫在清代順治年間遭火焚,斷為兩段。前半卷被另行裝裱,重新定名為《剩山圖》,現藏浙江省博物館,被譽為浙江博物館“鎮館之寶”。畫的后段在解放前夕運往臺灣,歸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這里展出的高仿真“合璧”《富春山居圖》傳神的表現出原畫作者黃公望的巔峰之筆和中國傳統山水畫的藝術成就,吸引大批市民駐足觀看。
此次故宮高仿畫展持續到4月,有興趣的市民可繼續前往上海三民博物館參觀。(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