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復:藝術還原歷史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3-07]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站在光鮮亮麗的時代背后,整日與殘破為伴,他們就是被稱為“文物醫生”的文物修復師,全國工商聯古玩業商會文物修復中心的周志才就是其中的一員。多年來,周志才試圖將零散的碎片一一歸位,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靶藓昧艘患|西,就等于還原了一段歷史”。事實上,他還原的不僅僅是歷史,更將藝術歸位,使古風延續。
周志才的工作足以證明一點,文物修復不只是技術,更是一門藝術。他取出一件清乾隆時期的青花瓷瓶,乍一看器型完好,可他隨即轉動瓶身對著燈光說道,“這是件沒有修復完的半成品,下一步就是要把瓶口處的這道接縫處理得更美?!彼f,如果僅僅是把碎片接上,那就與工匠無異。而他要做的恰恰是巧妙地利用接縫,打磨后按照原始的畫風,順應它的紋路將其延展成一條青花折枝,融為畫面的一部分。下筆要與原物畫意相符,線條要流暢。這就是藝術家的修復,通過藝術把修補好的器物進一步完善,延續藝術品的美感。
據他介紹,文物修復大體可分為三類,即研究修復、展覽修復和商業修復。三種修復雖在目的、方法上存在差別,但在保持文物的原質、原味上仍是相同的。商業修復的要求則更高,需把破損的器物恢復成原來的形狀和顏色,使其色彩、紋飾和質感呈現出完好的視覺效果。古陶瓷修復一般須經檢測、清潔、加固、粘接、補配等十多道工序,而作色作舊是最后一道工序,也是一項非常細致的工作,不僅要求修復員有純熟的技巧,更要對色彩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所以在周志才看來,修復者需有較高的藝術修養和美術功力作為支撐,否則會失掉文物的古韻。
凡事過猶不及,修復也不例外?!靶藓玫奈奈镆屓艘谎劭慈ゾ椭抢系臇|西,不能修過了將其變為新的?!睆拿缹W上“修舊如舊”是周志才修復文物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原則。談及此處,他提到了不久前修復的一件五代越窯五管瓶。由于年代久遠、受到自然界各種物質的長期侵蝕,瓶體裂度很大,沁變多且零散,所以修復難度非常大?!按蟮挠矀仨氁サ?,大裂縫要合起來,而把沁去得若隱若現,決不能破壞了原生態的感覺?!敝苤静耪f,陶瓷器物表面會呈現出一些自然形成的舊貌,修復時要注意保護其原貌,修復其損壞部位,使其與整個器物渾然一體。修復好的五管瓶釉質腴潤光亮,造型優雅,宛如剛出土一般,光澤和開片都未經破壞,古韻猶存。
然而什么地方要修,什么地方保留不修,修補到什么程度?周志才說,是否仿色做舊,以及仿色做舊到什么程度,都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研究確定。這是一個對美的理解和把握度的問題,對這些問題的判斷和拿捏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他嘗試著把修復提高到藝術層面,在恢復的基礎上根據時代特征加以創作,更好地還原過去的美。所謂的創作,其實大多是指在裂痕上的創作,用圖案展開,使其具有美感。這點在粉彩繪畫中特別明顯,了解其畫風神韻后,可以添補得特別美,渾然天成。他也強調,后天的美還需尊重過去的美。修補必須在保持器物原狀原貌的基礎上,在有據可依的前提下進行,切不可憑空想象,主觀臆造,只有這樣才能尊重歷史。 (林丹妮)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