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珍品歸宿例話:張大千囑朋友將國寶轉給大陸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3-02]
藝術家歷來視藝術品如性命,但不少藝術家最終將自己的珍藏獻給了國家。
《富春山居圖》,元代古畫,稀世珍品,清時為一吳姓收藏家所藏。吳深愛之,臨死囑家人將它“焚以為殉”。家人不敢違拗,畫剛投入火中,其侄迅疾搶出,但已燒去一截。自此名畫分作前后兩段,但仍不失珍貴。后一段收入清宮,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前一段,在民間輾轉流傳,后為著名畫家吳湖帆所得,吳將其重新裝裱,取名《剩山圖》,珍愛備至。吳的家藏極豐,如懷素草書《千字文》等。后來吳湖帆將自己大部分收藏捐出,包括《剩山圖》,此畫現藏浙江省博物院。
國畫大師張大千,上世紀30年代欲定居北京,看中一所王府花園,付了定金,聽說流失多年的南唐名畫《韓熙載夜宴圖》現世,當即決定棄房購畫?!兑寡鐖D》自清宮流出,多少人都想得到它,可遇不可求。持畫者是一名軍人,索價500兩黃金,咬定不松口。張東挪西借湊足500兩交訖,接過畫時,他激動得雙手顫抖?;丶也粫r展玩,還專為此刻一?。宏顷虡?,又刻一章,鐫文:“東南西北,只有相隨無別離?!笨梢妼λ鼝壑?。張行止漂泊無定,國寶始終攜在身邊。他后來覺得這樣終是不妥,遂以最低價2萬美元讓給了一位香港的朋友,矚其將來一定轉給大陸。此事在周恩來的安排下,最后由鄭振鐸赴港經手完成,名畫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與張大千棄房買畫相類的還有張伯駒的故事。
張伯駒,舊時極負盛名的文化大家,詩書畫無所不工,尤愛收藏。張伯駒在北京有一所宅院,原是李蓮英舊家,慈禧曾臨幸,其規模宏闊富麗可想而知。張十分喜愛這所宅子,但聽說玉池山房收有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圖》,便決意賣房買畫。張賣掉豪宅,又變賣了夫人的一些首飾,總共湊成240兩黃金,玉池山房主人嫌少,但為其誠所感,還是將畫轉給了他。不料張得畫后遭綁架,他捎信家人:“寧死魔窟,決不許變賣家藏!”為保畫,生死在所不顧。后僥幸脫身。
張伯駒收藏的精品很多,但他并不把這些看作個人私有,他在《書畫錄》中說:“予所收藏,不必終予身,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睆堃簧硇挠诠糯之嬅E,初時出于愛好,繼以保存文物不外流為己任。自上世紀50年代起,張將珍藏悉數捐贈給各博物院館,如陸機的《平復帖》;李白的《上陽臺帖》,范仲淹手書《道服贊》等,許多成為博物館鎮館之寶。國家級重寶《游春圖》,則獻給了北京故宮博物院。
除以上大家之外,還有很多藝術家、收藏家獻出自己的珍品。吳冠中曾多次表示:“我的房子、錢,子女可以分掉,但我的作品是屬于人民的?!眳枪谥嘘懤m將其畫作捐贈給中國美術館、故宮博物院、新加坡美術館、上海美術館、香港藝術館等公立藝術機構,總量約數百幅。梅蘭芳去世后,夫人遵矚將其全部收藏捐獻出來,建立了國家級的“梅蘭芳紀念館”。
將傾注了畢生心血的私藏捐獻給國家,使其成為全民族的文化遺傳,這是對藝術、藝術品最深沉的愛,這種愛,為一切有品格的藝術家、收藏家所共有。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