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市場魚龍混雜陷阱多 熱鬧背后有虛火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2-28]
兔年新春,不少上海人期望能在古玩市場接到“財神”。近日,筆者前往上海5大古玩市場一探究竟。在人來人往的市場里,大家都想著淘到一個既便宜又稀罕的寶貝,卻又難辨真偽不敢輕易出手。這個看似熱熱鬧鬧的地方,實際卻“虛熱”得厲害。
買主出手多謹慎
近年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額幾乎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然而,古玩攤檔店主卻說了大實話:“那是虛熱,實際上今年新春我們古玩市場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許多?!痹诙鄬毠磐娉抢?,一位玉石商告訴記者,做古玩生意同其他行業不一樣,面上的交易一般都很有限,許多古董商都擁有較為穩定的客戶,客戶需要什么貨色,古董商都會代為留意,一有新到對口的貨色都會通知客戶。這類客戶經濟實力雄厚,一有看中的古董都舍得花錢。因而做古玩生意的既靠“眼力”,也離不開魄力、人脈和運氣。
在古玩圈子里,撿漏的傳奇和受騙上當的故事一樣多,準備出手的買主都帶著莫大的謹慎。就在筆者身處方浜中路藏寶樓的一家小店,一個姓胡的男顧客把一枚個頭大、雜色多的“壽山峨眉石”印章還價到600元,卻還有些舉棋不定。真有點“買了怕中招,走了怕漏寶”的心態。
瀏河路東臺路古玩市場,放眼望去,100多家露天店鋪排列得整齊有序,懷表、留聲機、舊上海歌星的廣告……那些往日只在電影里出現的“老古董”一一呈現在了貨攤上。筆者在一家店鋪看到有位日本游客買了兩枚毛主席像章和一頂綠色軍帽,店主潘先生告訴記者:“這里雖不比南京路繁華,但仍有許多愛收藏的顧客愿意光顧?!?br/>
魚龍混雜陷阱多
上海玩古董的大有人在,構成了巨大的市場潛力。據諳熟此道的行家介紹,許多樂此不疲的“淘古族”都抱著“撿漏”“中彩”的心理,希望能碰運氣淘到真正的“寶貝”,但市場上卻是魚龍混雜,贗品隨處可見。上世紀90年代的古玩市場,買賣雙方基本上都是行內人。但近幾年,大批外行人紛紛涌入這個市場淘金,這讓造假者也發現了其中的商機。由于“外來客”不懂行,極易上當受騙,于是假貨開始如蝗蟲泛濫成災,受害者在覺醒后,人人自危,紛紛抽回資金,或觀望或改作他投。這也就是近來高端古玩市場生意頗為冷淡的主要原因之一。
據了解,充斥上海古玩市場的古玩大多是些價值不高的古代民間用品和仿制造舊的工藝品,器物上的年款和作者名款常常是偽造的,但卻件件價格不菲。然而筆者借助陪同的行家慧眼,還是看出了些門道:號稱明代花梨木官帽椅的是雜木仿制,雞血石由石粉“塑造”,名貴硯臺則是塑料制品……
針對部分市民投資古玩市場的傾向,專家建議,投資古玩不可太性急。譬如瓷器,外行人看來一模一樣的兩個瓷器,也許一個是真的,一個是假的。市民可以先購買一些古玩投資方面的書籍,自己潛心研究;也可以先在古玩市場觀察一番,不要輕易出手。樂夢融 程飆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