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迪安:中國美術館迎來新起點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2-18]
“繼博物館、紀念館之后,美術館等公共文化設施也即將免費開放,如何以新的面貌面對這一文化惠民的重要舉措,是中國美術館上下目前正在思考并籌劃的問題?!眲倓傇诟=▍⒓又袊佬g家協會年會返回北京的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將免費開放看作是中國美術館的新起點。
毛澤東同志1963年6月為“中國美術館”題寫的館額,可以說,從一開始就明確了中國美術館的地位及性質。建館近半個世紀以來,這里已經收藏各類美術作品10萬多件,不但有中國美術大家的杰作,還有千余件外國美術作品,1999年,德國收藏家路德維希夫婦又捐贈了外國美術作品117件,其中包括4幅畢加索的油畫。常年展出館藏珍品,并根據時代的文化需求和社會的關注重點,不斷舉辦各類專題展,是中國美術館展覽的主要內容。
據范迪安介紹,中國美術館目前年參觀量已達百萬人次。2008年舉辦的“盛世和光——敦煌藝術大展”,打破了中國美術館建館以來的日參觀量、月觀眾量和單項展覽觀眾量三個紀錄,兩個月內就接待了觀眾66萬。根據這些新情況,中國美術館對自身定位加以調整,全面延伸了文化服務功能,一方面,繼續加強國家美術館的收藏實力,另一方面,樹立了美術服務全民的意識。中國美術館早在4年前就開始向社會公開招聘志愿講解員,先后有數百人報名,通過考核,目前擁有正式注冊的“志愿講解員”70多人,為觀眾提供義務講解服務累積已達3000余小時。
其實,中國美術館多年前就已在嘗試用免費的方式去直面各界觀眾。今年新春佳節,薈萃800余件佳作的“中國美術館50年捐贈作品大展”作為賀歲大禮免費對公眾開放7天,截止到2月9日,共迎來7萬多觀眾,單日觀眾量最高達1.2萬人次。這是歷年來春節免費開館時間最長的一次。平時的中國美術館也已實行了包括節假日免費,17歲以下、60歲以上觀眾免費,農民工、殘障人士等特殊群體免費的制度。他認為,如中國美術館這樣的國家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原本就屬于公益性質,是由國家投資、專門為人民大眾提供文化享受的服務場所。即將采取的免費服務,可以讓美術館更體現出公共文化服務的本質。
范迪安認為,免費開放為社會帶來的文化益處是巨大的。實行免費開放以后,無論出于什么原因走進美術館的人,即使僅僅出于好奇,都可以在這里零距離接受藝術的感染,都會在有意無意間被杰出的中外藝術品所熏陶,一來二去,就可以提升人們的藝術素質,不斷培育出更多的藝術愛好者,增強國民的文化修養。他說,在世界范圍內,完全免費開放的美術館并不多,中國走出這一步,說明中國的公共文化服務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免費開放,會不會增加美術館的負擔?有沒有可能讓那些中外稀世之作的展出更為謹慎?范迪安回答,相比博物館以固定陳列為主的狀況而言,中國美術館展覽的特點是流動性強,各種專題展、大型展覽常年不斷,因此觀眾量非常大,尤其那些珍品展出、名作展出,預計免費開放后觀眾量更會大幅度增加。為了讓觀眾有一個良好的參觀環境,中國美術館已著手制定新的服務方案,準備采取網上預約和現場領票相結合的方式,并通過檢入和入館觀眾量實時監測系統,有效控制展廳流量,以確保參觀安全。另外,中國美術館還要擴大服務內容,提高策劃水平,例如:在重要展覽中提供更多的導覽項目,增加平時的專家講座、大中小學生美術實踐等公共教育。
中國美術館即將免費開放,而且擴建新館的籌備工作也在加緊進行。作為國家的最高美術殿堂,中國美術館已經迎來新起點。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