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文化上自我糟蹋的現象不能不使人憂慮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2-01
      我們必須正視:一種文化上自我糟蹋的現象不能不使人憂慮。

      我們悠久歷史養育和積淀下來的文化精華,尤其是那些最馳名、最具影響的——從名城名鎮名街,到名人名著名墓,乃至各類文化遺產等,都在被熱熱鬧鬧地重新“打扮”。

      那些在城市改造中殘剩無多的歷史街區,忽然被“聰明”地發現,它們竟是一種天賜的旅游資源。已經拆掉的無法復原,沒拆的也難逃厄運——全被開發成商業風情街(實際上是風情商業街)。更糟糕的是很多古村古鎮正被“騰籠換鳥”,遷走原住民,然后大舉招商,一個個被改造成商鋪、旅店、農家樂、茶社、咖啡屋混成一團的“游客天堂”。在這“天堂”里,連一間見證歷史的博物館也沒有,導游講的傳說不少是編造的民間故事,至于名人故居,大多是找來一些毫不相干的紅木家具、老瓶老壺、三流字畫,不倫不類地擺一擺。沒人拿名人的人當回事,只拿名人的名當回事。歷史的內涵、文化的意蘊、獨特的精神跑到哪里去了?沒人管也沒人問。

      有人說旅游原本就是走馬觀花,用不著太認真。那么,再看看我們影視中的歷史文化吧。

      我們的歷史名人只要一跑到銀幕和熒屏上,不論明君重臣,還是才子佳人,大都多了一身好功夫,動不動大打出手,甚至背劍上房。沒有確認的朝代與地域,衣食住行的道具、物品和禮俗全是胡編亂造。歷史在這里只是被借用的一個空袋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裝。

      一邊是真實的歷史被抽空內涵,只留下軀殼,濫加改造;一邊是荒誕不經和無中生有的偽造——這便是當今國人眼中的歷史文化。經過這樣的粗鄙化打造,在人們眼里,古村古鎮無非是些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名人故居不過是幾間老屋子,歷史上的人物全有幾招花拳繡腿,全離不開男歡女愛。沒有莊重感、神圣感、厚重感甚至基本的美感,從哪里感知“博大精深”?

      真正強大的文化一定又精又深。比如唐詩宋詞、維也納音樂、俄羅斯文學。只有在精深的文化中,才會有大作品和大家的出現,社會文明才能整體提高。而當下這種鄙俗化的潮流,這種充滿謬誤、以假亂真的偽文化,正在使我們的文化變得粗淺、輕薄、空洞、庸俗,甚至徒有虛名,有害公眾的文化情懷和歷史觀,也傷及中華文化的純正及傳承。在這樣的文化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一代,很難對自己的文化心懷摯愛與虔敬。到底是什么力量在驅動這股潮流?一句話戳穿,即以文化謀利。

      毋庸諱言,任何事物進入市場,都不免受到市場規律的制約,不免依照消費需求和商業利益調整自己。但調整是科學調整,不能扭曲甚至破壞自己去換取經濟利益。文化更具特殊性,它直接影響著社會文明與全民素質。不能為了暢銷、票房、收視率,為了利潤的最大化和“瘋狂的GDP(國內生產總值)”,而放棄文化固有的尊嚴。這尊嚴一旦被糟蹋,文化也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因為被糟蹋的文化,反過來一定會糟蹋人的精神。

      由此,問題真正的要害——不是拿文化賺錢,而是靠糟蹋文化來賺錢。任何有文化良心的人,都不能回避這個問題。
     
      (作者馮驥才為中國文聯副主席)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