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列在中國各個博物館里的海生爬行動物化石,大約有超過80%都經過了不同程度的變換或人為拼合?!比ツ甑淖詈笠黄趪H權威雜志《科學》刊文關注中國化石造假問題。今年1月1日,中國第一部化石保護法規《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正式實施。
我們看到的化石大部分是假的嗎?誰在制造假化石?法律能否遏制造假行為?記者就此采訪了國內外古生物專家。
中國化石國際信譽流失
“世界上許多專家和化石收集者一直在譴責假化石源源不斷地從中國流出,而現在那些假化石甚至出現在中國的博物館里,直接損害到博物館的公信力?!薄犊茖W》雜志文章認為,中國化石造假問題已經非常嚴重?!霸趪?,幾乎每一家化石店都有中國的化石?!笨茖W松鼠會的資深“恐龍達人”邢立達正在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研究古生物學,他告訴記者,雖然假化石數量不多,但是造成的影響極其壞,對科學研究造成了干擾與誤導,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古盜鳥事件”美國學者根據一塊中國化石宣稱發現了介于恐龍和鳥類之間的“新物種”,但事實上這只是一塊鳥類化石,發現化石的農民認為它不夠美觀,于是在化石的后部加上了一條恐龍尾巴,騙過了科學家的眼睛。
接受記者采訪時邢立達說,造假讓中國化石在國際上失去信譽,連那些非常有意義的真化石也被懷疑是假的。
專業博物館假化石無所遁形
完整的恐龍化石錯落擺放,保持著行走的姿態,遠古的植物定格了滅絕前的樣子,形成一片化石林……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陳列著200余件古生物化石,這些化石由深圳古生物博物館館長張和捐贈。
和化石打交道30多年的張和坦言:他也遇到過假化石,但是絕大部分一眼就能看出來,所以博物館的化石可以放心參觀。
中科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化石》雜志主編郭建崴介紹,所謂的假化石分兩種,一種是完全由人工雕刻出來的;另一種則是經過了人工拼接,或者發掘過程中受到損傷的,這一種本質上還是化石,相對不易分辨,但是經過嚴密鑒定還是可以區分。對于具有鑒別能力的專業化石博物館來說,假的不會比真的多。
法律難以切斷制假利益鏈
“假化石的泛濫起碼有十多年了?!毙狭⑦_告訴記者,制假都是為了利益,“經濟發展了,大家有了收藏的需求,古生物化石成為一個不錯的選擇。由于缺乏監管,化石販子為了賣高價,自然而然會對化石動手腳?!?br/>
此前,古生物化石長期處于灰色地帶,今年1月1日《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的實施,讓人們看到了遏制化石造假的希望。但是對此,專家們并不樂觀。
“新法規重點在于打擊盜挖、走私,并不針對造假?!惫ㄡ苏f,“國內還是有很多收藏者、博物館要從化石販子手里買化石,只要有市場,化石制假的利益鏈就不會斷?!睆埡鸵舱J為,目前大部分收藏愛好者對化石的鑒別水平并不高,他們會成為假化石的潛在市場,繼續為制假提供利益。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