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2010年出土文物8000余件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1-01-10]
長沙1月8日電 (記者 肖前輝)隨著經濟發展突飛猛進,大批公路、建筑項目的開工,近年來內地文物考古工作步伐明顯加快。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8日對外公布,去年僅該所就完成大型基本建設中搶救性文物保護工程項目45項,全年文物調查勘探面積11萬平方米、出土文物8000余件。
在眾多考古發掘項目中,不乏醴陵唐家坳窯址、澧縣優周崗遺址、蘆溪楠木洲遺址、攸縣黃圖嶺譚家村漢墓群、川高走廊先秦時期遺址、湘東北地區茶馬古道、桂陽劉家嶺壁畫墓等一批重要發現。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郭偉民表示,配合東常高速公路建設的優周崗遺址考古發掘揭示了一大批分屬大溪、屈家嶺和石家河三個時期的新時期時代遺存,除大量陶器石器等遺物外,最重要的是發現了該遺址的一段環壕與大溪時期的宗教遺跡,揭開了一個遠在6000年以前的水稻民族的生活側影。
去年7月,配合當地城區廉租房建設發掘出來的桂陽劉家嶺壁畫墓是南方壁畫墓考古的重大突破。該墓最大的收獲是,在甬道和墓室內壁繪有精美和內容豐富的壁畫,在棺底還繪有地畫。甬道內壁墓室門兩側繪有門神,西壁繪生活圖景,東壁繪侍衛。整個畫面體現了一種濃郁的道家風范??脊湃藛T從出土的錢幣推斷墓葬為北宋晚期。
壁畫墓在南方發現甚少,目前只有湖南、重慶、江西等省份有少量發現,且基本是宋以后墓。劉家嶺壁畫墓是湖南目前發現的墓葬規模最大、壁畫內容最豐富的一座,它的發掘豐富了南方壁畫墓的資料,對宋代社會制度、風土人情、宗教信仰、經濟、文化等研究均有增益。
另外,考古人員對醴陵唐家坳宋元古窯址中發掘的193枚錢幣研究分析,發現其不僅反映了當時制瓷技術的高超水平,更將中國三大古“瓷都”之一的湖南醴陵瓷器燒制最早歷史由清朝向前推進700余年至北宋。
未來幾年,湖南基礎建設項目仍有很多,不少高速公路須進行考古發掘,多條鐵路和城際鐵路建設將啟動。面對經濟建設為考古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郭偉民表示,考古工作者將在保護文物的基礎上積極服務當地經濟建設,努力讓考古成果惠及普通民眾。(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