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2010資本市場崛起文化板塊 繁榮背后有隱憂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12-24
      2010,是文化與資本共舞的一年。

      以往,曾有“文化不言利”的說法。但在文化產業已提升到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戰略下,文化和資本前所未有地“親近”起來。一方面,資本主動出擊,大量資金注入文化領域,文化產業發展駛上快車道;另一方面,文化產品在資本的追逐下,也變得越來越值錢起來:藝術品拍賣頻頻過億、電影票房更是突破百億大關、文化板塊成為股市新寵。套用張藝謀的話說,“中國文化這塊炕,燒得格外燙?!笨墒?,因為資本天生的“逐利性”,在帶來繁榮的同時也帶來了隱憂。







      藝術品拍賣進入億元時代

      往年,一件藝術品拍賣價超過千萬元,就算得上新聞了。但在2010年,中國藝術品價格全面飆升,千萬元的藝術品已是屢見不鮮,單件作品拍賣價格頻頻過億。市場跨入了沸騰的“億元時代”。

      6月3日,黃庭堅的《砥柱銘》以 4.368億元成交。這一價格遠超5年前“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在英國倫敦創下的2.3億元中國藝術品成交世界紀錄,頓時撩撥起社會的財富神經。大家還沒來得及從《砥柱銘》的驚訝中冷靜下來,一個個億元紀錄又接踵而至:張大千絹畫《愛痕湖》以1.008億元成交,創出了現當代中國書畫新紀錄;北宋名琴“松石間意”從1600萬元起拍,最終以1.3664億元成交,刷新了世界樂器的拍賣紀錄……據不完全統計,全年超過億元的藝術品多達十幾件。

      不止單件藝術品創新高,整個藝術品成交額也是“跑得快”。中國嘉德、北京保利等大型拍賣公司的春拍總成交額116.04億元,接近去年同期的2倍。年末,各地秋拍仍如火如荼,保利一家總成交額52.8億,創中國藝術品單季拍賣紀錄。

      藝術品價格大躍進的動力來自哪里?“大量從房市股市撤出的資金進入到藝術品市場”。這一理由得到了各方認可。今年,國家一直在調控房地產,股市則始終在盤整震蕩,大量的炒房、炒股資金只得尋求新的生財之道,不少資本大鱷將資金挪到了收藏賬戶,藝術品成了繼房市、股市之后的又一個投機與投資平臺。

      伴隨著藝術品成交紀錄的不斷刷新,市場內彌漫著各種聲音,既有投資客的歡呼,也有觀察家的質疑。一部分藏家認為,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帶動了藝術品市場的提升,中國藝術品顯現其應有價值;而以馬未都為代表的另一方則認為,天價藝術品是否真的成交值得懷疑,藝術品市場累積的泡沫越來越多,假以時日,虛高的價格必將回落。兩種觀點針鋒相對,孰是孰非,未來的市場自會給出答案。

      百億票房書寫新輝煌

      2010年還沒過去,中國電影市場第一個百億票房年能否來臨的懸念已然破解。包括《趙氏孤兒》、《讓子彈飛》這幾部連破票房紀錄的賀歲大片在內,全年已有13部國產影片票房過億。而馮小剛的現實主義力作《唐山大地震》更以6.65億元票房書寫了中國電影新輝煌。

      巨大的票房紅利吸引各路資本加速涌入電影產業,影院、銀幕數量成倍增長,國有資本、社會資本和境外資本強勢介入,共同致力于做大電影市場份額。今年僅江蘇一地就吸引北京萬達、浙江橫店等資本跑馬圈地,僅上半年全省就新增城鄉影院15家、銀幕67塊、座位10260個。

      終端建設的熱情高漲,激活了處于產業鏈上游的制作環節,投資影視產業正成為資本追逐利潤的新舞臺。數據顯示,2009年國產故事影片的數量是456部,而今年上半年已審查通過288部,僅5月份備案的影片數量是189部。

      電影的紅火也帶動了電視劇的投資熱。深廣傳媒的老總徐奔奔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好的影視項目融資非常容易。深廣傳媒當年投拍電視劇《馬文的戰爭》,一個名叫鑫寶源的公司甚至追到成都,而電視劇《說好不分手》的制作方北京光線也“非要投資300萬元”。從2003年踏入萬集大關到如今的若干年間,國產電視劇產量每年都是以千集的速度在增長,現在的年產已經達到了一萬四五千集。

      不過,養眼的數據并不能掩蓋影視業存在的問題。從上半年的3D熱潮虛火旺盛到賀歲片的“偷票房”事件、葛優“賀歲帝”的尷尬,也折射出中國電影冒進浮躁、人才斷檔的隱憂。同樣,熒屏上翻拍成風,內容雷同的電視劇也不時引發詬病,而趁著影視業形勢一片大好,明星片酬“倍增”也讓影視業處于輿論的風口浪尖。其實,面對《阿凡達》、《盜夢空間》的奇思妙想,中國電影尚未走出創意的沙漠,面對一部部韓劇、美劇在網絡上的瘋狂熱播,中國的電視劇依然重任在肩、挑戰在望。

      資本市場崛起文化板塊

      今年的A股市場,文化板塊堪稱熱門。從主板到中小板再到創業板,都為文化企業提供了新的融資渠道。

      10月,華策影視登陸創業板,資本市場的“電視劇第一股”就此誕生。在募集資金超過9億元的同時,劉恒、鄒靜之兩位持股編劇也成了“千萬富翁”。文化的價值,得到了資本的認可。影視公司之外,傳媒公司也得到了資本市場的關注。作為創投概念股之一的湖南電廣傳媒吸引了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除了此前已經成功登陸中小板的三家公司外,電廣傳媒旗下的達晨創投又有三個項目進入創業板。中南傳媒、天舟文化也先后上市。借力資本市場,中南傳媒實現銷售收入40.5億元,利潤4.87億元,主營業務贏利水平再創歷史新高。

      民營企業博納影業還走出國門,敲開了華爾街的大門,成為首家在美上市的中國影視公司,初步實現了中國民營企業“賺美國股民的錢”。

      通過資本市場的孵化,這些公司將以資本為紐帶,整合文化資源,迅速裂變成業界舉足輕重的文化巨人。在《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執行主編劉浩東看來,上市固然能募集更多資金拍攝和發行電影,但更重要的是通過上市,不僅能建立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渠道,還可通過大投資制作出大量高品質、具有本土文化內涵的作品,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輸出基地。

      資本市場,為文化產業投融資開辟了新的通道。以往于受體制制約,文化領域的投資多集中在“硬件”方面,內容產業受關注的不多。這一年,資本對文化愈發厚愛起來。以江蘇為例,文化產業招商引資從沒像今年這么火。去年12月、今年10月,鎮江“一把手”親自率隊赴北京、深圳為文化產業招商引資,分別簽下了100億和212億的大單;淮安借世博會東風,在上海簽約26個文化產業項目,總金額達60億元。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