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錢文忠:近幾年中國人道德觀崩塌很快 缺少規矩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12-21
      18日,錢文忠在成都《錢文忠解讀<弟子規>》簽售會上說,眼下的國學熱,很大程度是虛熱,就好像是一個人頭很熱,雙腳是冰涼的,而健康的人應該是腳很熱,頭保持清醒的狀態。他認為《三字經》和《弟子規》就是傳統文化的兩只腳,尤其是《弟子規》,是中華民族第一規。

      本期嘉賓


      錢文忠,1966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蘇無錫。1984年考入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梵文巴利文專業,師從季羨林先生。后留學德國漢堡大學印度與西藏歷史文化學系?,F任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中國文化書院導師,華東師范大學東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季羨林研究所副所長等。

      采訪手記

      2010年12月18日 成都

      這天的簽售前有個記者會,沒想到錢先生來得比所有記者早。說話的時候,他的八字眉一動一動的,立刻現出“百家講壇”的經典臉譜,幽默可愛,但言語犀利。

      錢文忠有個說法:“眼下的國學熱,很大程度是一種虛熱?!?0年的發展,中國不再貧窮,但經濟發展的目的應該是文化發展、文明的增加。他說:“最近三五年,中國人基本的道德觀、倫理觀、審美觀崩塌得很快。我們拼命掙錢,突然發現自己的孩子一點規矩都不講,突然發現自己的孩子虐待自己,我們沒有幸福感、尊嚴感,這種發展還有意義嗎?”

      我問何謂“虛熱”?他說,這幾年我們文化講得太多,講得少的恰恰是規矩和文明。我們應該先讀讀《三字經》《弟子規》,這是做人的基本文化和基本規矩,它們不僅是童蒙讀物,更是全民啟蒙讀物,如同傳統文化的兩只腳,我們才可以站立起來。

      錢文忠透露,他已決定“離開‘百家講壇’很長一段時間”,去給孩子當面講《弟子規》。他說有件事情讓他印象深刻:今年他和朋友發起一個“鄉村教師培訓計劃”,向云南山區孩子發了幾百份問卷,他們最想問上海的孩子什么問題?有十幾個孩子的問題是“上海的小朋友會不會經常被自己的爸爸媽媽賣掉?”有什么心愿?大部分孩子說將來要賺大錢。賺大錢是為了什么?幾乎沒有孩子回答。我們家里的老人也經常會問:你們賺那么多錢干嗎?實際上《弟子規》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實錄

      《三字經》和《弟子規》,傳統文化的兩只腳

      《弟子規》補課,講基本規矩

      記者(以下簡稱“記”):錢老師,聊一聊你今年在央視“百家講壇”講的《弟子規》,當時為什么敲定講《弟子規》?

      錢文忠(以下簡稱“錢”):我在講《三字經》的時候就有過想法,先講《弟子規》?,F在我們社會最需要的是什么?中國人不缺知識,缺的是規矩和文明。世博是世界文明的窗口,參觀上海世博后,你可以看到隨意丟棄的垃圾、隨地吐痰等,這些觀眾不是沒有文化,是沒有文明。

      這幾年我到處問一個問題。1978年的時候我12歲,當時黨中央講國民經濟瀕臨破產,實際上還可以講社會文化瀕臨破產,全民的信仰瀕臨破產。這30年中國取得的成就,物質財富的增長沒有人否認。我的問題就是,兩代人拼出了30年的中國奇跡,30年以后中國交給誰?只能交給現在一億四千萬中國的獨生子女。

      我有孩子的時候,我跟我爸講,你別高興,你別以為做了爺爺你就是爺爺,很有可能孫子會是爺爺。我爸不信。我說你走著瞧。我兒子生下來,跟我一模一樣,我小時候干的壞事他也基本干過。我小時候干壞事會被我爸拖出去暴打一頓?,F在兒子做壞事,我爸會一路小跑跟在后面。這種事情是普遍的,怎么辦?我們現在最關注孩子的知識、身體,各種營養往里塞,給孩子報各種班,我們唯一能夠讓步的就是孩子的規矩。所以孩子缺的是規矩,一種感恩的心情,對父母的感恩,對傳統的感恩,對一切感恩,孩子不懂得和別人分享,和別人共同承擔。

      這幾年我們一直講有文憑沒文化,有學歷沒能力。但有一點沒講過,我發明的,叫有教育沒教養。文化和文明是沒有必然關系的,教育和教養也沒什么必然關系。我問過季先生,老爺子您覺得這輩子最重要的老師是誰?他說是我媽媽。胡適也這么回答的。中國傳統社會的女性有幾個是讀過書的?但你能說她們沒有文明,沒有教養嗎?

      一個社會不可能所有人都受過教育,但是一個社會之所以能持續發展,最根本的原因,是這個社會應該有文明,社會成員應該有教養?,F在我們的情況實際上是整個社會文明程度太差,你再有錢,經濟再發展,城市亂哄哄的,不排隊,不讓座,亂闖紅燈,不講規矩,沒有一個人會幸福的。

      所以《弟子規》是講尊敬老人,講一些做人的基本規矩。如果說《三字經》比較偏重于“文化”的話,《弟子規》更多的是講“文明”, 如果一種文化不落地為文明,這種文化早晚要被風吹雨打去。西方文化之所以至今強大,主要是它落實成文明,變成了人的習慣?,斞盼幕韵?,恐怕它沒有好好落地為文明。

      規矩不會影響創造力

      記:之前講《弟子規》的時候,你有沒有想到它會像今天這樣傳播速度那么快?

      錢:我知道最先推廣《弟子規》是外企。當時有一批外企的CEO是海外華僑,他們突然回到祖國,招了很多高學位員工進來,發現這批年輕人說話、行為規矩怎么不對呀。他們就組織員工學《弟子規》。還有就是佛教界的推崇,很多講《弟子規》的是高僧。臺灣的凈空法師說:《弟子規》只有1080字,360句,但分量相當于一部《四庫全書》。

      真正讓我感到震驚的是在山西陜西,陜西青年報,居然已經連續做了一千多期《弟子規》,一天沒斷。那邊有個楓溪礦業集團,20多萬員工,黨委發文件要求全體學習《弟子規》。蓋紅章的文件都在我那兒。我是今年7月份開講,很多人早在我講之前,默默無聞地用《弟子規》來教育孩子、教育員工。

      那個楓溪礦今年父親節組織孩子到井口去等候父親,有一個女孩子非常嬌慣,礦下出來一百多人,全跟泥猴一樣,她認不出自己的爸爸。礦上給每人一塊毛巾,這個女兒認出了爸爸,撲上去問爸爸,你怎么那么臟,我都認不出你。她爸爸說,孩子,我干的就是這個活。這個孩子原來在家什么都不干,但是后來每天要把一把毛巾給爸爸擰好。

      記:你覺得《弟子規》的傳播,對今天的孩子會有一些作用嗎?

      錢:我特別希望孩子不要叫爸爸、媽媽的名字,不要直呼其名。孩子能夠在家里替父母多問寒問暖一句,能夠給父母倒杯茶,給父母擰一塊毛巾,這樣就可以了。我聽得最多的是在家里,父母叫孩子,孩子不理父母。他很忙,打游戲等等?,F在學了《弟子規》,父母喚他,孩子基本會答應爸爸媽媽一下。所以還是有作用的,當然對我們教育的體制化只能是一點矯正。不能估量過高。

      記:《弟子規》播出后,也有反對聲音,比如孩子或員工太守規矩的話,會不會對他們的創造力或個性有影響?

      錢:錢學森、錢鐘書先生從小就守規矩。我在北大讀書的時候,季先生來上課,朱光潛、張岱年先生還上課的,我們都趕上了。但你不知道,這幾位老先生上課都不怎么樣,除了季先生,都是結巴。為什么?從小上的規矩。我們現在似乎認為老一輩風流倜儻,那是不開口的風流倜儻,小時候背不出來書挨打的。我要說明的是,規矩不會影響創造力,這兩者沒有必然的聯系。愛因斯坦從小規矩多嚴!在日耳曼的猶太人家里長大怎么可能沒有規矩。恰恰是從小沒有規矩的,長大以后有創造力的,恐怕比例倒還不一定大。

    悲觀,但總得做點什么

      記:有人說今天是現代社會了,為什么還要回到傳統文化?

      錢:很多東西是變了,社會很難說有什么變化。我們畢竟還是中國人,畢竟還是這樣一種文化。如果我們要建設文化軟實力的話,你得有資源,我們總不能拿美國的文化來做我們的資源吧?實際上我們需要的是傳統文化在今天還有用的東西,現代和傳統這概念仔細想一想是很可笑的。今天的現代就是明天的傳統,像一條河流流過來,完全在于你怎么看。

      現在太多的人關注變化,我覺得還是要關注不變的東西。比如現在男孩子中的“偽娘”,我不大接受。男孩子受的教育,衣服應該時髦,也就是西裝領口的寬窄,三顆扣還是兩顆扣,終歸是黑、灰、藍幾個顏色,這是基本不變的?,F在很多人把時髦理解成時尚。其實時尚最重要的是“尚”,這個“尚”就是不變,“尚”是高尚,比較有標桿性的東西。


      我相信《弟子規》傳達的精神,只要中華民族還在,大概是不大可能變的。你說這個“孝”字,“五四”以后批得一塌糊涂,甚至提出來孩子為什么要孝敬父母?這種觀點在“五四”和“文革”時期很時髦。所以回頭來看,現在不過是重新尋找永恒和不變。

      記:你說《弟子規》有兩大功用,一是兒童教育,一是企業管理,比較受家長和企業高管的歡迎。之所以受歡迎不知道是不是有一個很功利的目的?因為最應該受教育的是家長而不是學生,兒童從來都是模仿者。

      錢:我是這樣想的,兩個方面。第一,父母都是從孩子成長起來的,比如我這個年齡的一批父母,可能是中國比較有問題的父母,為什么?1978年以前,全中國除了兩個人例外,一個梁漱溟,一個吳宓,大家都罵孔老二。我們恰恰在對傳統批得最狠的時候長大,現在做父母的恰恰是這批人。

      接下來要做父母的,離傳統文化更遠。中國傳統文化如果說是毛的話,它所依附的皮是家族社會。因為中國的獨生子女問題,“獨二代”,他們做父母的時候,離傳統文化會更遠。

      第二,我一直有個觀點,1949年出生的人到現在60歲,對傳統文化來講,60歲以下的中國人和六個月的孩子基本是一樣的。60歲的人恐怕還多了一點批判的成分,因為他們被批過幾輪。所以我倒是沒有對《弟子規》有過高評價,而且我是很悲觀的,你看我笑嘻嘻的,我很快樂,但我不樂觀。我認為現在面臨的孩子教育、父母教育、社會文明的培養,都是一個超級、超級、超級艱巨的任務,關系到民族的存亡。根本不可能一本《弟子規》會解決問題。問題在于,我們總得做點什么,《弟子規》還是比較好的一個東西,當然我不認為它會包治百病。

      社會需要公民

      公民需要底線

      記:現在有些人一講到國學,給人感覺就是包醫百病。

      錢:我特別怕給大家留下這種印象,好像國學什么都好,都對。很多時候我講有的不適用,比如專制主義,對女性的不尊重等。我們民族一直在做夢,想找一個靈丹妙藥,或者找到一個什么規律,放之四海而皆準。這個苦咱們已經吃夠了。眼下的國學熱,很大程度是一種虛熱,好像一個人頭很熱,雙腳是冰涼的。健康的人應該是腳很熱,頭很清涼,保持清醒的狀態。而《三字經》和《弟子規》就是傳統文化的兩只腳,都是很基礎的文化和行為規范。

      現在一些人認為中國經濟強大了,不用向西方學習了,只要到中國傳統當中學習就可以了。中國人有一種絕對思維,要么肯定,要么否定,特別容易走極端。我至今頑固地認為,一個民族還是要有信仰層面的東西,比如西方經濟文化發達,法制完備,但它還是保留了周末做禮拜,起碼基督徒有幾件事情是不能做的。

      我現在不擔心我們中國人有什么事情做不到,而是擔心還有沒有什么事情不能做?這幾年有兒子把媽殺了的事情。我們社會現在最需要的是公民,公民一定是有底線的,不然就成流氓了。我們都講,漢族沒有宗教,但不能說沒有宗教情懷,那就是孝道。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不孝一直是一個不可饒恕的罪過。尤其是《弟子規》,一開始就講首孝悌,我認為這就是中國人的道德底線,是中華民族的第一規。

      記:《弟子規》里你最喜歡哪句話?

      錢:我覺得還是總序,就是《論語—學而》篇的東西,“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這些根本。

      記:有沒有想過,《弟子規》之后解讀的下一部作品會是什么?

      錢:我會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不再上“百家講壇”,希望這段時間去推一推《弟子規》?,F在易先生、于丹老師好久不講了,王立群先生好久不講了。央視希望我能夠接著往下講,但我會離開一段時間,去做一些比較切實的事情,這個事情也沒什么大不了,我這張臉因為在電視上露得比較多,可能有很多小朋友想看看,那就送上門讓人家看看,當面給他們講一課。我發現到過幾個地方,孩子們很開心,那我就做一點能夠讓人開心的事情。我年底在上海開班,教孩子《弟子規》,我自己去講,不是說組織一個公司,用錢文忠的牌子收點費。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