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中國近海海域約有30多處疑似古沉船物體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12-12]
廈門12月11日電 (記者 陳悅)中國海洋局科技司官員11日在廈門披露,在中國近海海域約有30多處疑似古沉船的物體。
這是11日以海底環境調查與研究為主題的908專項成果第二次學術交流會上,海洋局科技司相關官員披露的。
這位官員表示,908專項確定了這些疑似沉船物體的坐標,可以為考古提供巨大的支持。調查研究成果未來可以為中國近海開發、國防安全、科學研究、海洋考古等工作以及海洋交通運輸、海洋工程建設等海洋產業發展提供支持。
據介紹,908專項在中國近海海域首次全面系統地開展了海洋底質、海洋地球物理、海底地形地貌、淺層剖面及側掃聲納調查,調查面積近60萬平方公里,覆蓋了中國內水和領海全部海域。目前已圓滿完成了海底各個專業的調查任務,已有110多個海底調查任務通過驗收。
與會專家表示,此次調查全面更新了中國近海海底環境基礎數據和資料,首次系統編制了中國近海大比例尺海底地形圖和地貌圖,揭示了中國近海地形地貌特征的分布變化規律,以及各種地形地貌形態、結構、成因類型。
同時,通過海底底質調查,首次編制了中國近海大比例尺沉積物類型圖,詳細闡明了中國近海沉積物的分布規律、控制因素、古環境演化特征,初步闡述了懸浮體變化規律和重金屬元素的分布變異規律,揭示了百年尺度內黃河、長江與珠江三角洲沉積環境的演變過程,為海域使用管理、海底工程建設、海洋環境保護、海洋減災防災等提供了基礎數據和科學依據。
本次近海地球物理調查還填補了中國陸地與邊緣海之間的調查空白,揭示了中國近海的構造和沉積地層分布格局,闡述了第四紀以來的活動構造和凹陷沉積中心的變化趨勢,這些成果對海洋油氣與礦產資源勘探、海洋防災減災以及國防建設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據悉,國家海洋局908專項辦還將在近期陸續舉辦海島海岸帶及遙感調查、海洋資源環境評價等系列主題908專項成果學術交流會,為促進專項成果應用與轉化搭建學術交流平臺,為營造和諧、良好的學術交流氛圍創造條件。(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