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連發惡性文物犯罪案件 擬建文物安全問責制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12-06]
西安12月5日電 (記者 冽瑋)記者5日從西安文物部門獲悉,號稱“天然歷史博物館”的陜西省,今年連續發生唐建陵石獅被盜、秦東陵被盜、明秦王墓石刻被盜等惡性文物犯罪案件。目前,西安市已展開田野文物安全大排查,并將建立文物安全責任追究制度。
陜西是中國人文旅游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保留了各個歷史發展時期的大量文化遺產,僅皇帝陵墓就有72座。截至2008年底,該省田野不可移動文物點53893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0處;全省可移動文物100余萬件,其中珍貴文物104831件、一級文物7855件、二級文物15816件、三級文物81160件。
據了解,近一段時期來,西安臨潼、灞橋、長安、戶縣、周至等區縣接連發生惡性文物犯罪案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秦東陵被盜,明秦王墓石刻被盜,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新寺遺址被瘋狂盜掘,財神廟被人縱火焚燒等;阿房宮遺址、漢長安城遺址范圍內違章違法建設活動日益頻繁。
目前,西安市政府要求文物、公安、土地、規劃、城建等多部門聯合對文物進行保護,集中打擊文物犯罪活動。西安市文物部門已著手開展針對田野文物的安全大排查,根據田野文物的安全狀況,將安全級別分為“安全”、“一般”和“不安全”三個等級,填寫《西安市田野文物安全評估登記表》,對“不安全”的田野文物將立即采取措施,對沒有任何安全措施的田野石刻將相對集中地進行保管或移入博物館內進行保護。同時,對文物附近的民房、窯洞、水井等建筑設施也將密切關注,防止利用這些設施挖地道盜掘古墓。
西安市文物部門表示,將建立文物安全責任追究制度,明確職責,層層分解任務,落實到人,出現重大安全問題,責任一追到底,決不姑息。(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