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中國文化報:“南宋抗蒙遺址”之說有待商榷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12-04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重慶南宋抗蒙遺址被垃圾污水包圍”。這篇報道呼吁加大對古代遺址保護力度,其主題無可厚非,但標題中的“南宋抗蒙遺址”,卻有待商榷。

      經查,這一于今年4月在重慶渝中區進行初步挖掘的古代遺址,是南宋時期的四川制置司衙署,也是南宋名將余玠的帥府。文物部門在考古發掘中,按照考古學慣例,將這個遺址命名為老鼓樓遺址。時隔幾個月后,媒體上卻出現了“南宋抗蒙遺址”這種不規范的說法,這不但不利于民族團結,甚至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

      西北民族大學蒙古語言文化學院教授昔寶赤·尼·卻拉布吉認為“南宋抗蒙遺址”之說“聽著不順耳,看著不入眼,琢磨起來不舒服”。內蒙古文聯副主席、著名作家特·官布扎布認為,南宋和蒙元之間的戰爭是民族戰爭、國內戰爭,它最為顯著的特點是走向統一的戰爭,對這場戰爭應給予客觀的、積極的評價。另外,遺址的發現和命名,屬于文化范疇,在進行文化探討時不應人為地貼上政治標簽;既然按照考古學慣例命名為“老鼓樓遺址”,就沒有必要在制作新聞標題時改為“南宋抗蒙遺址”。

      曾幾何時,電視劇《大宅門》在中央電視臺熱播時,因一句“蒙古大夫”的臺詞,阜新189名蒙醫將郭寶昌、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和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告上法庭。有鑒于此,最高人民法院曾鄭重提出禁止使用“蒙古大夫”的司法建議,2007年7月28日,新聞出版總署發出《關于停止使用“蒙古大夫”一詞尊重少數民族感情的通知》。


      筆者認為,“南宋抗蒙遺址”這種提法有待商榷,在新聞報道中事關民族政策、民族團結的稿件要審慎而發。應當不發有礙民族團結的稿件,不制作傷害民族感情的標題,爭當維護民族團結、宣傳民族團結的先鋒。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