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國寶級文物為何屢遭盜挖 秦祖陵盜墓案追蹤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11-29
      秦始皇父母的陵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的秦東陵一號陵園10月份發現一個30多米深盜洞,并直通一號大墓主墓室內的黃腸題湊。目前專案組已抓捕了數名犯罪嫌疑人,但此次被盜絕非首次,國寶級文物屢盜不止的情況令人困惑。

      盜墓者專業化程度較高

      秦始皇陵舉世聞名,然而距其不遠埋葬著其父母親人的秦東陵則默默無聞,直到1986年,通過農民提供的線索才發現這處重要的秦公帝王陵區,其命名就是與陜西省鳳翔縣的秦公陵區相對而言,陵區內埋葬著秦始皇的祖父孝文王與養祖母華陽太后、父親莊襄王與母親帝太后等,在中國陵墓制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根據考古調查資料,秦東陵面積達27平方公里,陵區內有4座陵園,如今盜洞直通主墓室的就是1986年最先發現的一號大墓,有專家認為其墓主很可能是秦始皇母親帝太后(史稱趙姬)。

      據介紹,由于受經濟利益的驅使,盜墓分子的犯罪活動近年來呈現出專業化、集團化和智能化的傾向。民警在盜墓現場發現的對講機、鼓風機、電線、通氣軟管等作案工具,透露出盜墓者的犯罪手段相當專業。

      據爆破專家分析,30多米的盜洞是用火藥炸出來,專業化程度很高。盜墓分子利用爆炸產生擠壓作用的原理,用洛陽鏟等工具挖出土,形成數米不等的細長土洞后,向內裝上炸藥,人走到遠處點燃引線引爆,如此反復(最多幾天時間、最短則數小時)就一路爆到了30多米地下的主墓室。

      大墓為何屢次被盜? 

      為摸清墓室被盜情況,專案組又組織相關專家先后5次下盜洞和墓室了解被盜情況,提取物證,于11月5日至9日先后跨省抓獲9名犯罪嫌疑人。他們中有附近村的村民,更多的是河南等地的農民,對于參與盜掘秦東陵一號大墓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然而,進一步的調查表明,一號大墓發生盜掘的事這次絕非首次,犯罪分子很可能是利用了去年冬天的一次不很成功的盜洞“經驗”。

      據辦案人員講,去年冬天秦東陵文管人員接到村民舉報有人在盜挖一號大墓,經在田野中仔細踏察發現一個深達20多米的盜洞,并在大墓附近發現一輛不明來歷的警車。文物人員報案后,斜口派出所民警來到現場進行調查處理。在蹲守幾個夜晚未能抓到盜墓分子后,文物人員即對盜洞進行簡單回填,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除了不名警車與盜墓有無關系讓人困惑之外,一號大墓幾年前還發生過一起令人震驚的“挖地道”盜墓事件。據當地一位村民介紹,棗園村一戶農家有一處宅院,被一外地人利用租房的機會,通過廢棄的水井向一號大墓橫挖盜洞70余米。正是由于長時間的夜間爆炸聲引起村民注意,終被文物人員發現這個“地道”,將數名犯罪分子暴露出來繩之以法。

      問題是,有如此重要文物價值、應該在重點保護范圍內的大墓為何一次次地被盜挖呢?

      專家認為,像秦東陵這樣的大型田野文物常常處在偏遠之地,交通不便與經濟水平低共存,文保員一個月120元的保護費難以調動個人積極性,而集團化犯罪分子的威脅他們卻要不時面對,當地老百姓對于保護文物也較為淡漠。

      記者發現,秦東陵雖然有一個文管所,但是幾個人的編制與簡陋的設備只能滿足隔日巡查的需要。他們雖然有文物安全巡查記錄,除了一些空白顯示太平無事外,有的頁碼甚至有“到西安送石榴”的字句!

      回填還是發掘?是個難題

      作為一起極為嚴重的盜掘帝王陵的重大案件,截至目前案情雖已基本清楚,國家文物局與公安部也派員督辦深挖此案。然而,如何處理這個擺在大家面前的深30多米深的盜洞呢?

      根據文物保護工作的要求,發現盜洞后一般是進行簡單的回填,即從別處取來土將盜洞重新填上土,掩埋好的程度最好是做得跟沒有發生過盜挖行為一樣。小的盜洞無疑容易回填,需要土方量不大;而大的如30多米的盜洞,就需要從遠處運來大量土方,并且把土夯實到不因下雨而塌陷,這樣的回填就是一個大工程。

      專家認為,回填還是發掘的問題自案件發生起,就是大家關心和討論的一個重要問題。從辦案的角度講,回填后就無法再進行取證了,誰也不敢保證已經進行了完美的取證。如果漏掉了一個重要線索,今后是誰的責任?從秦東陵考古實踐看,秦東陵至今沒有進行過大規模的科學考古發掘工作,應該解剖一個麻雀了解一下情況。

      專案組的進一步調查也表明,秦東陵除了一號大墓被盜之外,其他幾座大墓的情形此前應該也已被盜,有的傳言發現過木炭。但是,對于盜洞所采取的辦法是如出一轍:回填!

      爭議還有更深的原因。一位考古專家說,回填的痕跡經農田耕作風雨沖刷,時間一長就會消失無蹤,但是墓室被盜的情況就無從知道。等到進行考古發掘時,發現很多未曾記載盜洞,出土的礦泉水瓶子表明被盜的時間不遠,但是追問一下,誰來負責?誰能負責?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