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夏布刺繡“圓合”兩岸《富春山居圖》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11-23]
南昌11月22日電(劉占昆 王昊陽 林釗銘)22日,記者在中國鄱陽湖國際生態文化節上看到,分居臺北故宮博物院和浙江博物館的各一截《富春山居圖》,歷時7個月在江西用夏布刺繡的形式完成了“圓合”。
江西夏布刺繡創始人張小紅向中新社記者介紹,這幅刺繡版《富春山居圖》是從今年三月初開始制作,七名“繡娘”歷時七個多月用夏布刺繡而成,整幅圖完工時長6.45米,高0.3米。
據介紹,名畫《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壇宗師黃公望所作,堪稱中國古代水墨山水畫的巔峰之筆。因歷史原因,這幅畫輾轉流失分成兩半,前段較小,稱“剩山圖”,現藏浙江省博物館;后段畫幅較長,稱“無用師卷”,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張小紅說,2010年,溫家寶總理在兩會上說到黃公望和《富春山居圖》,“我希望兩半幅畫什么時候能合成一整幅畫。畫是如此,人何以堪?!痹诤{兩岸分別半個多世紀的《富春山居圖》再一次受到了萬眾矚目。
“通過夏布刺繡的形式圓合兩幅畫,這在刺繡中屬首次”,張小紅說,也是希望借此表達我們共同的愿望,“讓兩半幅畫完整在展現在一幅畫上””。
據了解,夏繡《富春山居圖》的面料選用當地特產的夏布,強度高、抗拉扯性強且不易退色,這種用苧麻(俗稱中國草)純手工紡織而成的平紋布,技藝歷經千年傳承,此前已被國家列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