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冠東:續當代國際主義的研究八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11-22]
科學發展的這種”中心轉移”和”多文化,多語言”現象,是一種特殊的形態,自有它內在的邏輯.它是在特殊的社會環境,文化氛圍下,歷時多年才形成的,一種文化的載體經歷了復雜的地理環境,多民族文化和文明的廣大地區,才決定了它的文明結構,形成特定的問題意識和思維模式,相當徹底地推翻了其前的傳統,才由此開創出嶄新的傳統.由于它的游牧和跨越,從來未曾統一于單一的政權, 不在”體制”的套子里,因此,它是寬泛的國際主義.
另外是宗教對它的影響:由于信仰的認真,堅定,超乎想象,好像是窺見上帝生化創造之功,西方古人對于學術,尤其是數學從來是把發現當著是絕頂的秘密,凝神竭智全力以赴.正因為像畢達哥拉斯和牛頓,具有無比強烈之宗教意識與響往.精神之高度與長時間集中對常人來說是極不易的事,但在宗教熱誠的驅動下,則很自然.
具有強烈信仰的人具有堅韌不撓,百折不回的稟賦.
信仰與科學需要開放的心態,兩方面相通而相應.這是我輩需要汲取的!
中國的情形是怎么的呢?
中國沒有發展出西方那樣的科學傳統,
中國古代科學至終沒有獲得現代突破!
這些都牽涉中西文明的全面比較,我另有文章談這方面的問題.
七零后,八零后的后生們,抓緊學習吧!要學的東西太多,現在已經不是吳冠中那個時代,也不是政治波普盛行的時期, 所以要重新從頭學起.光是希臘哲學到伊斯蘭___波斯高等文化體系的移植,抽象思維如何動用代數,如何產生加速度-------等等-------很多,慢慢道來---------
現代科學革命是由古希臘數理科學傳統的復興所觸發.而且,公元前五至四世紀間,新普羅米修斯革命是西方與中國科學的分水嶺,公元前三世紀亞歷山大數理科學已經決定性地將西方與中國科學分別開來.也就是說:早在畢達哥拉斯_____柏拉圖的數學與哲學傳統形成之際就已經決定.也亦是說:中國沒有發展出以了解數目性質或空間關系本身為目的的,以嚴格證明為特征的純數學.對自然的探究沒有將數學與這種探究結合起來.而我們搞當代藝術的,尤其是笫三空間-------抽象藝術就需要這種東西.(待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