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鄱陽湖生態文化節復古風韻濃郁 文化遺產紛亮相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11-22
      南昌11月21日電 (王昊陽 劉占昆 林釗銘)中國鄱陽湖國際生態文化節在江西南昌舉辦,在這場文化盛會上,集中展示了江西各地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1月21日,記者漫步在展會上,古風古韻撲面而來,和著各種濃郁的民俗特色文化,將一幅幅美麗的文化風俗畫卷展現在眾人眼前。

      在江西南昌國際展覽中心展館內,江西各地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地方特色風俗文化集中在此展示, 神秘的儺舞,漂亮的鯉魚燈,紅艷艷的剪紙,騰空而起的草龍,空前的造紙技術,帶著濃郁的地方特色與復古風韻,仿佛讓人步入鄉村小巷的深處,走進那悠遠的歷史。

      瑞昌剪紙源于漢代,距今1900年,75歲的劉詩英手持剪刀,熟練地將手上的紅紙剪成“喜”字。劉詩英告訴記者,村里姑娘都會剪紙,婚嫁喜事都要用,她已經剪了50多年了,年輕人要把這個民俗文化流傳下去。

      正在用刀具雕刻儺面具的藝人名叫黃國強,他告訴記者,儺面具是驅儺儀式中的載體,現在很多人購買,掛在客廳里辟邪。這些用樟木雕刻的儺面具,古樸渾厚,造型生動,黃國強說,儺面具賣得很好,現在這種文化遺產走向商業化,得到了繼承與更大的發展。

      在鉛山展館內,熊居仁老師傅正在造紙,熊師傅說,他造的是被譽為“千年壽紙”的連四紙,這種紙以嫩竹為制漿原料,制成的紙潔白細密,防蟲耐熱,古代用于印制《四庫全書》和史書等貴重古籍。熊師傅熟練地勻漿、濾水、鋪紙,傳統民間工藝再現了古代造紙術輝煌。

      據了解,江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并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組成了江西燦爛歷史文化。截止目前,江西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5項,省級項目370項。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