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文物犯罪新特點:暗偷變明搶 暴力化趨向顯現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11-20
      昨天上午,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開幕的“眾志成城雷霆出擊——全國重點地區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成果展覽”上,140余件(組)涉案珍貴文物被公開展示。

      為了集中嚴厲打擊盜掘古墓葬等文物犯罪,遏制文物犯罪蔓延,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公安部、國家文物局在山西、內蒙古、安徽、山東等9個省份部署開展了“全國重點地區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在歷時7個月的專項行動中,公安和文物部門共偵破文物犯罪案件541起,打掉犯罪團伙71個,抓獲犯罪嫌疑人787人;追繳文物2366件(套),其中已鑒定的一級文物14件,二級文物156件。

      近年來,隨著我國文物“收藏熱”、“投資熱”的不斷升溫,文物價格節節攀升,客觀上刺激了一些文物犯罪分子不惜冒著坐牢和生命的代價鋌而走險。同時,不少地方的古玩、舊貨市場十分活躍,但是管理卻比較滯后,存在非法經營文物,特別是經營盜掘出土文物的現象,刺激了文物犯罪的增長。

      公安部刑偵局副局長黃祖躍說,從近年全國各地發生的重大文物犯罪案件看,文物犯罪呈現四大新特點:一是,職業化特征日益明顯。犯罪團伙組織更趨嚴密,分工更細化,走私渠道越來越隱秘。二是,智能化犯罪增多,運用高科技手段作案突出。三是,暴力化犯罪趨向顯現。犯罪行為由暗偷變為明搶,恐嚇、威脅人民群眾,暴力傷害文物保護管理人員,甚至持槍、持械武力對抗公安民警。四是,違法犯罪分子以“洗白”文物的方式,規避文物監管和法律制裁。目前,國家允許個人建立私人博物館和收藏文物,雖然國家對文物收藏有明確的規定,但一些收藏者,特別是部分企業老板,以類似“洗黑錢”的方式,把非法文物變成合法,再販賣獲取暴利。

      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說,中國高度重視文物安全,不斷加強文物安全法制建設,增強文物安全防范能力。為了開展打擊文物犯罪國際合作,中國先后與13個國家簽署了防止盜竊、盜掘和非法進出境文物的雙邊協定或諒解備忘錄。

      據了解,當前中國文物安全形勢依然嚴峻,下一步,公安部、國家文物局將繼續保持打擊文物犯罪的高壓態勢,同時努力構建以各級政府為主導、文物與公安部門密切配合、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文物安全長效機制。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