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越國有青銅鑄幣嗎?戈幣為何大小不一?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11-18
      1995年11月,紹興城東一家廢品收購站收得了一批形狀像戈,但又小又薄的青銅器。廢品店的老板不會想到,這就是日后被許多專家認定為越國青銅鑄幣的戈幣。從1986年以來,紹興或出土,或偶遇,共發現戈幣6批次,少則幾枚,多則數百枚。


      那么,這些被稱為戈幣的青銅器真的是越國貨幣嗎?

      紹興錢幣學會邊光華認為,戈是我國古代具有民族特色的裝柄長武器。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兵器發展到全盛時期。而戈幣與紹興歷年來出土的青銅戈外形幾乎完全一致,所以,戈幣應該是越國鑄造的青銅貨幣。

      蘇州科技學院葉文憲教授則認為這些被稱為戈幣的青銅器,制作粗糙,大小不一,應該看作是戰國時期的冥器。

      對于此種說法,有的研究者認為這些戈幣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在戰國的墓葬中發現。既然墓葬中從未發現,戈幣就不可能是冥器。而且像紹興城東鄉廢品收購站所得到的戈幣,重達11公斤,整理后完好戈幣達400余枚,如果連碎片計算,那么總數則超過3000枚。如此巨大的數量,作為冥器的可能性也不大。

      那么,戈幣的大小不一又是怎么回事呢?有的學者指出,不應該以后代的眼光去衡量戰國甚至秦漢時期的貨幣。漢代的五銖錢尚且有大小不一的情況,更何況是越國時期的貨幣。有學者還注意到,同一批出土戈幣都是朝同一個方向疊壓的,即使發現結塊粘連在一起的,也都是方向一致,有序疊壓,這似乎在昭示著我們,它們入土前曾有繩子之類的東西將它們穿在一起。而中孔穿繩,以方便攜帶使用正是古代錢幣的一個特征。因此,浙江省博物館館長陳浩認為,越國的金屬鑄幣可能是那種仿戈青銅鑄錢——戈幣。它的出現或許是在越國的鼎盛時期。戈幣的鑄造與使用,是越國經濟迅速發展的必然結果。

      這不禁使我們想到了越國重臣、后辭官經商被稱為“中華商祖”的范蠡,那么他在輔佐勾踐期間,有沒有為越國設計、鑄造這種形式如戈的青銅貨幣?這既是歷史之謎,同時也是我們得以馳騁想象的巨大空間。顏越虎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