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收藏投資

    明代原裝一佛龕出現 填補明代閩作家具收藏空白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11-16



      上小下大造型,黃花梨與金絲楠木并用,雕工精美……14日,記者在福州郊區林先生家中親眼見到了這樣一件寶貝。據悉,這件黃花梨透雕(鏤空雕的一種手法)漆作佛龕,系古玩中“源來頭”的古董,即沒有經過修改或修補過的原物,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專家稱,這件明代佛龕的出現,填補了我省明代閩作家具收藏空白。

      上小下大

      突顯明代特色

      初看佛龕,與古代書櫥有些相似。上小下大的造型猶如練功之人,扎著馬步,有四平八穩之感。細看表面鏤空雕花圖案,線條流暢精細,通體和諧對稱,立體感和透視效果強。佛龕上刻有既像香爐又像壽字的圖案,左右對稱的同時,每對“壽”字圖案形態各不相同。

      得知林先生藏有寶貝,福建省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漆器專家潘國建,木器專家姜勤也一同趕到了林先生家中,一看到佛龕的造型,就推斷出了佛龕“出生”在明代。因為“上小下大”是明代家具的特色。據測量,該佛龕高93.5厘米,上寬65厘米,下寬69厘米。

      姜勤分析說,林先生家中的佛龕距今至少有500年歷史。

      專家考證

      為閩作家具

      收藏者林先生告訴記者,佛龕是他幾天前到省外出差時,在一同鄉家中發現的,經懇求對方最終將該佛龕轉讓給他收藏。據他朋友介紹,該佛龕是上世紀90年代在福州一親戚家中求購而得。專家感慨:“這佛龕在古玩中屬‘源來頭’作品,沒有經過近代的一絲修補與修改?!?br/>
      專家介紹,佛龕中的兩片浮雕中有筆筒、水盂、毛筆、三足鼎爐、哥釉象腿尊、燈座、靈芝等,布局盡顯明代閩作家具的時代特征。

      據介紹,目前我省還未看到有此類的明代閩作家具收藏。這件明代佛龕,填補了我省明代閩作家具的收藏空白。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