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全國展訊

    天安時間當代藝術中心第二屆“山水”展關注H20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11-12
    開幕:2010年11月20日星期六4pm

      展期: 2010年11月20日-2011年1月5日10am-8pm 周一參觀請預約

      地點:天安時間當代藝術中心,前門東大街23號前門23號院東南側樓

      藝術總監:翁菱

      策展人: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 (Christopher Philips)

      參展藝術家:比爾•維奧拉(Bill Viola)、賈奈娜•查普(Janaina Tschäpe)、宋冬、王功新

      特別項目: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年度合作伙伴:一汽-大眾奧迪品牌

      “山水”是天安時間當代藝術中心一年一度的綠色藝術項目。2009年獲得熱烈反響的“山水:綜合藝術視界中的自然生態”涉及物種滅絕、氣候變化、環保政治、綠植產業等多個主題,由林瓔、汪建偉、周偉等參展藝術家創作的作品以及相關紀錄片和主題論壇,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作為這個項目的延續,2010年,第二屆“山水”展將集中關注“水”(H20)主題。展覽由美國策展人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策劃,力邀四位活躍在國際藝術舞臺上的影像藝術家參展:比爾•維奧拉、賈奈娜•查普、王功新和宋冬。本土專業自然保護機構“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亦貢獻了特別藝術項目。這一系列以“水”為題的影像裝置作品,旨在以“水”為線索,通過對人與水的關系的探討,從不同維度激發關于人與自然以及人類生存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思考和討論。展覽將于2010年11月20日拉開帷幕。

      水是保證人類生存的必備元素,它覆蓋了逾70%的地球表面,過半的人體組織也是由水構成的。水沒有固定的形態,在自然界中以雨、靄、霧、云、冰、凌、雹以及海洋、湖、江河、瀑布等形式呈現,常被看作一種善變和易逝的符號,是對自然感興趣的藝術家的“母題”之一。尤其在過去20年的中國當代藝術中,“水”是一個持續被關注的主題,出現在大量優秀藝術家的繪畫、雕塑、攝影、錄像和裝置作品里。

      “山水2010:H20”的四位當代知名藝術家,以帶有各自鮮明風格的作品詮釋了“水”這個主題。來自美國的先鋒影像藝術先驅比爾•維奧拉帶來其經典作品《洗禮》,這件原本為瓦格納的歌劇《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而作的雙頻影像作品,描繪了一男一女清洗身體的儀式,緩慢活動的畫面和具有催眠效果的水流中彌漫著靜謐、冥想的視覺情緒。對巴西裔德國女藝術家賈奈娜•查普來說,始自兒時的水下世界的幻境常年縈繞著她,此次參展的四頻影像作品《血,?!氛宫F了一場視覺盛宴,美人魚、塞壬女妖等神秘女性游弋在陽光穿透的海底幻境中,該作品曾在蓬皮杜藝術中心展出過。中國藝術家王功新根據場地特別創作了影像裝置《雨,或水》,他通過畫面和音響精心營造了一個富有戲劇感的影像情境,讓觀眾猝不及防地置身現實與非現實之間,收獲真實而不尋常的心理體驗。宋冬則根據最近從公共平臺收集的1910年至2010年的100個歷史人物與事件畫面,創作了一條觸手可即、卻轉瞬即逝的“歷史的長河”,在充滿懷疑論色彩的長短虛實之間,探討人與記憶、時間、歷史之間微妙而復雜的關系。

      此外,展覽上還會出現來自中國水源地的村民們獨立創作的十部紀錄片作品,選自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發起的“鄉村之眼”計劃,作為人與自然關系的草根化表達,它們以真實而樸素的方式,探討了全球水資源危機以及全球共同關注的自然資源保護問題,涉及人與自然、傳統與現代、精神與物質等議題?!吧剿?010:H20”展覽期間,相關主題討論會和講座亦將舉行,并出版同名出版物。

    創作靈感節選自伊泰洛•卡爾維諾《時間零》

      生命尚未出現時的海洋環境并沒有因為后來細胞的誕生及其漫長的生物進化到人的出現而發生巨大的變化。最初起源于始生紀海浪里的細胞,與在人類的動脈里流淌的細胞并無二致。海洋為第一個活細胞和第一個多細胞生物的誕生提供了氧氣和其他構成生命的必要物質。事實上,我們血液的化學構成和生命的發源地海洋非常相似。隨著日趨復雜的生物進化,如何維持最大量的細胞與液體環境接觸的問題已經無法僅僅依靠擴張外表面來解決:具有中空結構的生物體由于可以吸納海水而占據了優勢。但是,只有當這種具空腔結構生物體的分裂活動進入血液循環的系統,才能實現氧氣的輸送進而保證多元細胞的進化,由此才使得今天的地球生態成為可能。曾經孕育生命的海洋,如今正在這些生命的身體內部。

     雙視頻畫面最初同時出現兩股平行直落的水流。一女一男的身體軀干同時走進左右兩個屏幕背景處的對應位置。兩人同時緩緩向前移動到聚光處,并把手窩成杯狀接水。水落在手上濺開水花的慢動作畫面彌漫著靜謐、冥想的視覺情緒,深化了整部影片的感性體驗。洗手的鏡頭持續數分鐘后,畫面逐漸模糊淡化。維奧拉形容這個作品類似于日本禪宗寺廟里的凈化儀式。

    水是命之源,亦是一面自由的鏡子。她自由,多態。但她樂于依附成型,一桌、一器、一河床都能限定她的走向,控制她的自由。她一旦使起性來,吞天浸地一派汪洋。水是喜亦或悲?人生無常,水亦無常。百年似久,實為一瞬。水鏡映之,若虛若實。手掌觸之,大近若遠。史事人物,觸之隨散。似執似放,離之又現。人水相伴,去之何方? ——宋冬 拙于沙河毛庫燈下 2010.11.7

     都說“水是生命之源”? 什么是“水之源”呢? 人們是否體驗過一場大雨下在室內空間里,它是“雨,或水”?我希望傳達一種在現實與非現實之間的、不確定的、不安的對“雨,或水”的視覺體驗。當我們對水賦予更深刻的含義,“綠色”在人們的生活中就不會消失。 ——王功新

      關于山水自然保護中心藝術項目“鄉村之眼 - 記錄中國水源地的環境與文化”

      保護中國的水源地,希望在于傳承當地鄉村社區的生態文化。從2007年起,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發起了“鄉村之 眼”計劃,“讓村民拿起攝像機”,通過為鄉村社區提供影像創作方面的培訓,讓他們掌握獨立創作影像的方法,并提供基于影像的交流平臺。這里展示的十部作品,是“鄉村之眼”在過去四年的成果,是人與自然關系的草根化表達。參展的十部作品來自西南山地、暨青藏高原東緣連綿起伏的自然景觀中的鄉村作者。這里是世界上最豐富的自然生態地區,是亞洲多條大江大河的水源和涵養地,雅魯藏布江、伊洛瓦底江、怒江(下游稱薩爾溫江)、瀾滄江(下游稱湄公河)、長江、黃河都發源或流經此地,其下游養育了世界近四分之一的人口。這些草根作者的記錄,讓我們回復環保原初的起源,就是留住家鄉的美好的環境和文化。這些自然孕育的豐富獨特的文化,從可以觸摸的民間藝術和歌舞文化,到更加深層的生產生活方式和精神信仰體系,精彩紛呈,很多還未被記錄??焖傧У淖匀?,隨之快速消失的是她養育的文化和傳承文化的山地、草原的村落。在工業化和現代化危機重重,發展失衡沒有解決方案的時候,人類尋找新的平衡,無論是通過創造超越的技術方案,還是尋求新的呼喚心靈的力量,都需要我們重新看待我們的自然和環境。這里也是中國所剩不多的保存尚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

    比爾•維奧拉于1951年出生于美國紐約,是國際公認的錄象藝術先驅。40年來,維奧拉創作了各類建筑錄像裝置、錄象電影、環境音響、電子音樂表演、平板錄象作品及電視廣播作品等,其創作還涉及音樂會、歌劇,甚至宗教場所。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的美術館和畫廊廣泛展出,并被收入多個國際一流收藏。他單頻錄像作品的DVD被廣泛發行,著作被譯成多國語言在全球出版。維奧拉的影像作品通過純熟地應用高端媒體科技,從精神和知性層面探索人類經驗,關注生、死、潛意識的展開等人類共同主題。這些探討同時根植于東西方藝術,并受到佛教禪宗、伊斯蘭教蘇菲派和基督教神秘主義的影響。1995年,維奧拉代表美國參加第46屆威尼斯雙年展。近期展覽包括2008年在羅馬舉辦的“比爾•維奧拉:內在視界”。維奧拉曾榮膺眾多獎項及殊榮,包括麥克阿瑟天才獎、法國藝術勛章,以及最近的第21屆加泰羅尼亞國際大獎等。2000年他在美國藝術與科學研究院正式就任。維奧拉與妻子基拉•帕羅芙生活于加州長島。

    賈奈娜•查普于1973年出生于德國慕尼黑,在巴西圣保羅長大。她曾就讀于漢堡美術學院,并于1998年在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獲得研究生學位,現工作和生活于紐約布魯克林。賈奈娜的攝影作品、影像裝置、繪畫和油畫作品曾多次通過個展和群展在全球展出。近期展覽包括2008年在都柏林愛爾蘭當代美術館舉辦的回顧展、2009年紐約國際攝影中心三年展,以及畫廊個展等。她的作品出現在眾多歐洲、美國、巴西和日本的私人收藏和博物館收藏中。賈奈娜的作品呈現出強烈的感性體驗,個人化的神秘經歷和記憶被轉化成超出理性解釋范圍卻仍被普遍認知的超現實形象。

    1960年出生于北京,1982年畢業于首都師范大學,1987年到1989年在紐約州立大學任訪問學者并獲碩士學位。1989年到1996年間生活工作于美國。1996年至今生活工作于北京。王功新是中國最早的新媒體藝術家之一,也是中國錄像藝術的重要代表人物。自1990年代中期,他的作品多次代表新崛起的中國新媒體藝術參加海內外重要展覽,包括1999年“由內至外”新中國藝術美國巡展 、2001年亞太多媒體藝術節、2002圣保羅雙年展,2004年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錄象節、2005年倫敦V&A美術館“中國新攝影新錄像藝術展”、2008年舊金山當代藝術美術館、赫爾辛基奇亞斯瑪當代藝術博物館群展等。他是2006年“馬爹利非凡人物藝術、就獎”獲得者。他多年來保持著不怠的探索精神和實驗意識,活躍于中國錄象和新媒體藝術的舞臺上。

    1966年出生于北京 ,1989年畢業于首都師范大學美術系 ,現生活和工作于北京 。宋冬是中國當代最重要的觀念藝術家之一,作品形式跨越影像、行為、裝置、新媒體等多種媒介。1990年代中期起,他在國內外多次舉辦個展,近期包括紐約現代美術館的《宋冬:項目90》(2009年)、溫哥華美術館的《物盡其用》(2010年)等;他同時在公共空間實施行為作品,并頻繁參加國際重要的藝術盛事,包括1995年、2002年、2006年光州雙年展、1998年“由內至外”中國當代藝術展美國巡展、2000年柏林漢堡火車站當代美術館“生活在此時:中國當代藝術展”、2002年亞太三年展、2004年圣保羅雙年展、2010年利物浦雙年展等。他曾于2000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國際青年藝術家獎金,2006年奪得光州雙年展大獎,作品被美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沃克藝術中心、大都會博物館、澳大利亞昆士蘭美術館等重要國際機構收藏。他的藝術作品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反映出對“存在”等哲學問題的深刻思考。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