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中國文化發展亮點紛呈 影響力極大提升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11-10]
“十一五”期間,中國文化大踏步走向世界,呈現出空前活躍、激情迸發的良好態勢,可謂亮點紛呈,美不勝收,充分展示了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傳統的文明古國,在新世紀所呈現的動人的文化風貌,極大地提升了中華文化的影響力。
孔子學院:通向世界的“漢語橋”
近年來有一個新的關鍵詞:孔子學院?!斑@是一個學習漢語和了解中華文化的園地?!辈恢挂晃唤佑|過孔子學院的外國朋友這樣表示??鬃訉W院這一交流平臺經過快速發展,已經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漢語橋”,連接中國,通向世界。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訪問芝加哥孔子學院,高度評價其傳播漢語言文化的作用和貢獻;美國前總統喬治·布什親自為布萊恩特大學孔子學院揭幕并致辭;英國前首相布朗訪華時,會見孔子學院總部負責人,高度評價以愛丁堡大學孔子學院為代表的英國18所孔子學院(課堂)在促進兩國教育文化交流中所作的貢獻;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專門致信我國政府,支持該國紐卡斯爾大學設立孔子學院……孔子學院建設與漢語國際推廣工作得到國際輿論的高度認同。在這背后,是世界對中國的熱情和了解的渴望,是中國對世界的誠懇態度以及越來越廣泛的國際交往和認同。
[數據] 來自國家漢辦的最新資料表明,我國目前已在94個國家建立了300多所孔子學院和300多個孔子課堂。此外,還有50多個國家的260多個機構提出申請,包括一些世界一流大學??鬃訉W院開設各類漢語課程2萬多班次,累計注冊學員50多萬人,舉辦各種文化交流活動上萬場次,參加者達500多萬人。
[專家點評] 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認為,孔子學院促進了世界各國對中國的了解,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好最妙的一個出口“產品”,是中國實施和平外交戰略,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措施。
出版:快速進軍國際市場
2010年9月27日,上海新聞出版發展公司與拉加代爾集團國際銷售服務協議簽約儀式在愛爾蘭舉行。這一協議的簽署,意味著中國出版物在進軍國際主流銷售渠道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這之前,中國出版物大多只在海外的華文書店出售,一直沒有進入國際主流的大渠道。而拉加代爾服務集團公司是一個年銷售額超過44億歐元的全球文化旅行產品零售行業巨頭,其零售商店遍布歐洲、北美、亞洲和大洋洲等地的100多個機場、350多個火車站、330多個地鐵站和450個商業中心,在紐約、巴黎、法蘭克福、悉尼等城市的交通樞紐擁有超過3100家書店。中國的優秀出版物將通過這一嶄新而巨大的平臺更好地走向世界。
[數據] 與“十五”末相比,2009年,我國各類出版物版權輸出總量增長177%,版權輸出引進比從1:7.2縮小至1:3.3。印刷外貿加工產值逐年擴大,順差明顯。數字出版產品出口表現出強勁勢頭。
2009年,我國共有64款自主研發的網絡游戲進入海外市場,實現收入達到1.09億美元,同比增長53.9%;期刊數據庫的海外付費下載收入近千萬美元;電子書海外銷售收入超過3000萬元人民幣,2010年預計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占全球電子書市場的份額超過9%。
實物產品出口保持平穩。盡管受到數字化浪潮、金融危機和人民幣升值等多重因素的沖擊,與“十五”末相比,2009年實物產品出口數量仍然增長10.84%,金額增長0.03%,輸出品種數量繼續大于引進品種數量。其中,圖書出口數量與“十五”末相比增長20.70%,出口金額增長1.41%。
[專家點評] 新聞出版總署對外交流與合作司司長張福海認為,“十一五”期間,我國新聞出版業“走出去”成績顯著,企業“走出去”數量增加,質量提升。通過獨資、合資、合作等方式,中國企業在境外辦刊辦報辦社辦廠辦店的數量和規模在不斷擴大。目前,在境外運營的各種分支機構已達300余家,“走出去”質量明顯提升。
對外演出:用藝術擁抱世界
“十一五”期間,我國相繼舉辦了“歐羅巴利亞中國藝術節”、“中俄國家年”、北京奧運會文化活動等數十項大型國際或雙邊文化活動,塑造了“歡樂春節”、亞洲藝術節、非洲聚焦、相約北京聯歡活動等一系列享譽國內外的文化交流品牌,在世界各國引起廣泛反響。
[數據] 據文化部不久前對21個省區市和1個計劃單列市2009年出口演藝項目進行的統計,2009年度共有170個演藝產品項目出國(出境)商演,約3600人次;出口總收入8000多萬元人民幣;演出總場次約16000場,觀眾約1660萬人次。出口演藝產品包括歌舞劇、芭蕾、音樂、戲曲、民間表演等10余類。
目前,我國已在世界84個國家設有113個駐外文化機構,已有9個駐外中國文化中心正式運行,其中“十一五”期間,先后在德國柏林、日本東京和蒙古烏蘭巴托建成3個文化中心。同時,文化傳播的內容、方式和手段也在不斷創新。
[記者感言]“十一五”期間,我國對外文化貿易的步伐不斷加快,打造了一批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國際文化交易平臺,推出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外向型文化企業,出現了國內大型文化企業集團跨國并購海外資產的成功案例,部分演藝精品已進入西方高端市場?!笆逡巹澖ㄗh”中,中央以提出“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相信隨著“十二五規劃”的實施,我國演藝產品在國際市場的份額和影響將不斷擴大。
電影海外市場:一年更比一年火
“十一五”期間,隨著“走出去”工程的進一步發展,國產電影帶著顯著的中國文化特征,越來越引起海外市場的關注。2006年,中國電影在38個國家和地區舉辦了48次影展,共展出國產影片480部次,27部國產影片在22個國際電影節上獲得44個獎項。
[數據]2009年的中國電影“走出去”工程再創佳績,相繼在境外47個國家和港澳臺地區舉辦了99次中國電影展和專題電影活動,展映國產影片647部次。全年共有48部國產影片銷往65個國家和港澳臺地區,海外票房和銷售收入達到27.7億元,較2008年增加了2.42億元。全年累計有315部次中國電影參加了境外119個國際電影節,其中有68部次影片在26個電影節上獲得80個獎項。
[記者感言]在中國電影票房突破百億不再是懸念的時候,國產電影的海外盈銷功不可沒?!兜胰式堋ㄌ斓蹏?、《新少林寺》、《讓子彈飛》、《趙氏孤兒》等中國影片也早已進入海外片商的視線。我們相信,“十二五”期間,“走出去”工程將再次用數字刷新國產電影海外市場的業績。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