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發現明代官墓 當地盛傳墓中藏金造頭顱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0-10-31]
今年9月20日,一輛挖掘機在寧國市港口鎮五磁村一處工地施工,突然挖掘機往下一沉。施工單位從村民口中得知,此處有一古墓。隨即,寧國市文物所工作人員對古墓所在區域進行勘查,發現該古墓為明代前期的高規格慣例墓葬,墓主人可能為一品官員。而當地民間一直在流傳明朝當地有位一品大官被皇帝錯殺,斬了首級,平反后皇帝又賜予九斤重“金頭”的故事。那么,古墓里是否真的有用金子打造的頭顱?
【專家認為】石馬暗示主人顯赫身份
據負責港口鎮考古工作的該鎮新農村建設辦公室主任張秀葆介紹,寧國市文物所工作人員經過勘查走訪發現,該高規格官墓分為陵園、闕樓、神道、祭臺、墓葬五個部分。陵園占地面積約為430畝,此外工作人員還在墓葬西北邊300米處發現了陵園西墻墻基及墻磚,同時磚墻與墓葬磚為同一時期。闕樓在墓葬以東300米,工作人員在土層中發現同時期建闕樓所用的瓦當。
當地村民介紹,墓葬以南曾有一條長100余米、寬10余米的神道,神道的入口處有牌坊,兩側順序擺放有石人、石馬、石獅、石羊各一對。在村民的帶領下,文物所工作人員在當地沈村前的太平至港口古道上的石橋下,發現了一對已經在“四清”時期砸碎架橋的石馬。據估算,石馬高約2米。張秀葆介紹說,在明朝等級制度非常嚴格,按照石馬的規格,墓主人應為正一品或從一品官吏。
【民間盛傳】墓中有用金子做的頭顱
這座高規格墓葬的主人是誰?其實,在該古墓發現之前,港口鎮民間早有關于一品大官被皇帝錯殺,平反后被賜予9斤重金頭一說。
相傳,很早以前,一位鮑姓的天官(當地人對高級別京官的稱呼),官至太子太師(即太子的老師,文官),回家后在現在港口鎮供電所門前天書塘處,建設鮑家祠堂。小胡村何姓天官(武官)因為嫉妒,就告知皇帝,說鮑家在家建金龍寶殿?;实勐犅労蟠蟪砸惑@,“他鮑某還想篡奪我的皇位?”于是皇帝下令將鮑姓天官斬首示眾。
后來,鮑家后人通過各種途徑找到太子,奏明實情后,太子便告知皇帝,皇帝下令,派欽差大臣前往查明,結果就蓋了一座祠堂?;实哿私鈱嵡楹蟊銥轷U某平反,因為錯斬了鮑某的首級,所以贈送“金頭”以告天下。傳說中,鮑姓天官下葬時,是12口棺材一道出殯,這12口棺材同時埋在港口鎮的山山水水間。
這個“金頭”傳說在當地可謂家喻戶曉,雖然版本略有不同,但是情節基本一致。
【留下懸疑】是否發掘目前尚無定論
墓主人是否就是明朝一品大官?墓中是否真的有傳說中的“金頭”?港口鎮發現大官古墓一事在當地迅速流傳開來,有當地人稱“金頭”已經出土,并且重達40公斤。張秀葆說,這純粹是民間臆測,該古墓是否與傳說中的明朝大官有直接聯系尚不能斷定,目前也沒有進行發掘,即使發掘了也未必就有“金頭”。
由于當地鮑家舊家譜在“文革”中被燒毀,傳說無法得到印證。而另一本鮑家家譜則有記載,稱在宋朝鮑家曾有一位戶部員外郎,名為鮑天一,“但是戶部員外郎在宋朝僅為五品官,與傳說的一品官和目前發現的石馬規格又不相符。 ”據此,張秀葆認為,這個墓穴可能與傳說關系不大。
宣城市文物局局長劉政告訴記者,寧國市已經將相關情況口頭向宣城市文物局匯報,但是否進行搶救性發掘,尚無定論。 “我們的意見是要原地保護起來,但是如寧國市真的因為重點項目建設需要用地,那么主動權在寧國市那邊,如果需要搶救性發掘需要向省文物局匯報。 ”劉政說。(馬飛)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